【溫故知新】別忘了自然的法則和尺度

中國傳統的農業,是所謂自然經濟模式,頗得“道法自然”之趣。平??瓷先ビ胁簧佟伴e置”的人口,一到農忙,則全體動員,男女老幼齊上陣。最重要的是,農閑時鄉民可以有各式各樣的非農業活動,帶來對鄉民而言不菲的收入。但隨著耕讀傳統的消逝,書齋里的讀書人越來越不了解那曾經難以離棄的鄉村。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金幼文

中國的傳統鄉村,是所謂自然經濟,長期就是一個農工商聯合體

洪水年年有,今年似更多。以前出門坐火車,見岷江、沱江等河道甚寬,在枯水季節,僅中間有不寬的水流;即使大水時期,兩岸也有不少空間閑置。初以為是滄海桑田一類的變化,感覺有些浪費資源。后來才知這河道是自然沖刷形成的,平時或沒什么用,然而一旦洪水來臨,這寬闊河道的用處立刻顯現出來——必須有足夠的空間以泄洪,才不致造成災禍。

學者所說的無用之用,或即從自然悟出。若有誰把這看似閑置的河道“利用”起來,一段時間里確有利可圖,然而到洪水來臨,便會造成不小的災害。前些年臺北就曾實行所謂的“截彎取直”,把市內自然形成的彎彎曲曲的各溪流,全都改成直線,據說看起來更美觀,還結余出一些土地。初被視為一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