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國發展指數最新發布

除了GDP,其實還有其他標準可以衡量,過去一年中國的建設,哪里進步了,哪里在退步。

在經濟高速增長,財富迅速增加的態勢下,社會發展質量如何?地區之間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除了GDP,其實還有其他標準可以衡量,過去一年中國的建設,哪里進步了,哪里在退步。
    12月26日,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評價中心發布了“2007年中國發展指數”。通過對2007年《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進行測算,該指數綜合測量了除港澳臺地區外的中國31個省區2006年度在經濟、社會、健康、環保、教育等方面的地區發展狀況。
    北京、上海仍是中國社會與經濟綜合發展水平最高的地方,不過中西部省區的發展速度超過了東部省區;各地都得到全面發展的同時,有13個省區城鄉差距在拉大;涵蓋了單位GDP能耗、人均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額、省會城市空氣質量等指標的社會環境指數,其增幅明顯小于經濟指數。
    所以,回看一年又一年卓有成效的建設,“2007年中國發展指數”在提醒:距離“科學發展”與“和諧社會”的目標,我們還有多長的路要走。

山東發展最快,甘肅發展最慢

 


    “2007年中國發展指數”由健康、教育、經濟(生活水平)和社會環境4個分指數構成。
    根據“2007年中國發展指數”的測算結果,在31個省市區中,總指數排序在前8位的省區依次是: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蘇、山東、遼寧和廣東;總指數排序在后8位的省區分別是:陜西、安徽、四川、青海、云南、甘肅、貴州和西藏。(見表一)
    比較“2006年中國發展指數”可以發現,31個省區中,山東、北京、上海的總指數年發展速度最快,而發展最慢的三個省區是:甘肅、廣東和福建。
    值得注意的是,和東部省區相比,中西部省區取得了較快的綜合發展速度,發展水平地區差異有縮小的趨勢?!?007年中國發展指數”位列全國最末位的西藏,健康指數年增長速度全國第六,而生活水平年增長速度全國第一。

13個省區 城鄉差距拉大
    根據2007年總指數得分和4個分指數聚類分析的結果,31個省區被劃分為4類地區。第一和第二類地區是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第三類地區處于中等水平,而第四類地區綜合發展水平相對較低(見圖一)。
    比較2006年的指數:山東、遼寧、吉林三省從第三類地區進入到第二類,福建省則從第二類地區退至第三類;海南、廣西、重慶等3個省區從過去的第四類進入到第三類地區,陜西從過去的第三類進入到第四類地區。
    在編制“2007年中國發展指數”的15個原始指標中,值得注意的是:全國有13個省區,“城鄉人均消費比”與前一年度相比有所擴大,超過總省區數的1/3?!俺青l人均消費比”這一指標,通過比較同一省區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可以測量出城鄉差距。換言之,2006年在我國有超過1/3的省區,其城鄉差異在加劇。

經濟發展最快環境發展最慢
    更加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在健康、教育、經濟、社會環境4項分指數中,盡管經濟指數取得了顯著的發展,社會環境指數的增幅,卻遠未能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全國年發展速度最快的是經濟指數,其他依次為健康指數和教育指數,而社會環境指數的年發展速度最慢。
    社會環境指數包括了城鎮失業登記率、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例、人均道路面積、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省會城市API(空氣質量達到及好于二級的天數)、人均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額等指標。
    根據“2007年中國發展指數”,社會環境指數年發展速度最快的前三個省區依次是:山東、寧夏和湖南;而最慢的三個省區是福建、浙江和云南(相關指標分值見表二,其中分值越高,分別說明該省區空氣質量越好、人均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額越多、單位GDP能耗越低)。
    在空氣質量達到及好于二級的天數一項,北京得分位列倒數第二,“2006年中國發展指數”中,北京在此項得分也列末端,值得重視。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