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兩制
還能是什么電影,當然是《色·戒》。從北京走的時候女朋友就叮囑了:“要去看全版《色·戒》喲!”當然當然。
李宏宇
在歐洲三個城市完成了“奧運征途”的頭一撥采訪,從香港轉機回北京,順便停留兩天。主要任務是為親朋好友買這帶那,還有一個節目早已敲定——看電影。
還能是什么電影,當然是《色·戒》。從北京走的時候女朋友就叮囑了:“要去看全版《色·戒》喲!”當然當然。
飛機上就翻著香港報紙找影訊?!渡そ洹吩谙愀垡呀浬嫌硟蓚€多月了,票房超過4500萬,據說大概有1/3是內地游客貢獻的。我很愿意湊一份熱鬧,在這1/3上再添70塊。果然仍有不少戲院排映,不過每天只一兩場。猜也猜得到,映期已經這么長,本地人該看的早看過了,現在的場次恐怕是內地游客專場。
果然果然,這天惟一的《色·戒》開映15分鐘前,在UA時代廣場戲院售票處排隊,前后都是親切的普通話。大概是400人左右的影廳吧,幾乎全滿,等待開演的時候滿場笑語晏晏。前一天看杜琪峰、韋家輝新片《神探》,完全不是這種氛圍嘛。我并不算是李安的影迷,看完了第二遍,還是挺喜歡。多出來的7分鐘——據說的,沒有實測過——得承認,還是挺重要。
回到北京,朋友們都問,怎么樣?這可不好回答。我勉為其難地跟他們一遍遍說,好,李安跟演員要得真狠,演員也真給,尤其梁朝偉的段位已經高到背對鏡頭用臀大肌和股二頭肌演一出高度逼真的戲,太了不起了;王力宏扭頸殺死小曹,那個動作如此專業,不可能是大三學生能辦到的,要是不能理解成李安的紕漏,莫非是他別有用意……
說來也是,北京離文化沙漠太遠,去一趟不像珠三角的朋友那么容易,否則讓他們通通去為香港票房做貢獻,何必我來費口舌——港幣不是比人民幣都便宜了么?不過只過了一個星期,“一刀未剪”的盜版DVD就上市了,據說賣得特別好。買來一看,還不是正式的DVD版,沒有經過專業影碟出版的后期制作,效果勉強,滿足大家對那7分鐘的好奇心是足夠了;等“真正DVD版”出來,影迷當然還要消費一次。
瞻仰全版《色·戒》時,也看了一堆貼片廣告,里邊有陳可辛的《投名狀》片花。
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臟了吧嘰的三條好漢去拜“投名狀”,根據這種古怪盟誓的定義,他們要各殺死一個毫不相干的人。都是練家子,出手干凈利落,李連杰動手前還撂給他那個冤鬼一句:“記住這張臉,來世找我報仇?!闭鎵颉盃攤儍骸卑?,我想。
還是北京,在《投名狀》首映當天趕場看戲。搞什么嘛,很可能是李連杰全片里惟一精彩的這句臺詞,竟然連根“咔嚓”——剛進了礦洞,鏡頭一轉,三個人已經把刀拼成奔馳汽車商標的模樣伸到火堆里立誓了。再后邊,他們帶著草寇打仗攻城,動員大會上高呼口號“搶錢,搶糧,搶地盤!”怎么這么別扭?對了對了,本來他們喊的是“搶女人”嘛——理所當然,喊出來也最順口。
廣告片畢竟很短,但對比正片讓我領略剪刀兄的凌厲身法已經太夠了。莫非,香港影院里的《投名狀》要成為內地游客繼《色·戒》之后的又一保留節目?我倒不太樂觀,片子本身缺憾不少,“咔嚓”掉的部分又顯然遠不如《色·戒》的7分鐘那么誘人。但是“一片兩制”這件事情似乎可以成為一個固定的模式了,我敢肯定將來還會有內地游客貢獻香港票房的情況,未嘗不好,雖然曲折、奇怪、速度慢,怎么說也算是一種進步嘛。
再早幾年,這樣的事情我恐怕會私底下罵幾個“他媽的”,現在……老實說我還是罵來著,但罵過之后就想,其實挺好玩兒的。為一部電影,本來我只花60元的北京票價,現在我多花了70塊香港票價、10塊盜版DVD錢,還會花10塊“正式版”盜版DVD錢。盡管后邊這20塊到不了李安手里,但灰色經濟也是經濟,拉動消費促進流通,想必他這么聰明的人完全能體諒吧。
在柏林,我采訪了1993年柏林申奧時的市長狄普根,回來寫了一篇《新柏林不愛新奧運》。見報之后同事朋友都說有意思,我沾沾自喜,拿起報紙——借用王朔的話,特別不要臉地——自我臭美。我發現自己也給小小地“咔嚓”了一道:一句短短的,非常損的話,是15年前德國媒體美國媒體查證并報道過的事實。但確實太得罪人了。
之前我還想,李安、陳可辛等等,看到自己作品的內地版,委屈不委屈呢?然后又想,憑什么呀,內地導演比你們苦的多了去了。今年3月我和婁燁、耐安長聊了一次,錄音存在我的MD盤上,還不知會擱到猴年馬月。他們委屈不委屈?再說了,這個事我好像也有權回答嘛。我不委屈,真的,我特別能理解“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