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話的藝術
一個人在談話中可以采取三種不同的方式,一種是獨白,一是靜聽,一是互話。
談話不是演說,更不是訓話,所以一個人不可以霸占所有的時間,不可以長篇大論地絮聒不休,旁若無人。有些人大概是口部筋肉特別發達,一開口便不能自休,絕不容許別人插嘴,話如連珠,音容并茂。他進一件事能從盤古開天地講起,慢慢地進入本題,亦能枝節橫生,終于忘記本題是什么。這樣霸道的談話者,如果他言談之中確有內容,所謂“吐佳言如鋸木屑,霏霏不絕”亦不難覓取聽眾。在英國文人中,約翰遜博士是一個著名的例子。在咖啡店里,他一開口,老鼠都不敢叫。那個結結巴巴的高爾斯密一插嘴便觸霉頭。Sir Oracic在說話,誰敢出聲?約翰遜之所以被稱為當時文藝界的獨裁者,良有以也。學問風趣不及約翰遜者,必定是比較的語言無味,如果喋喋不已,如何令人耐得。
有人也許是以為嘴只管吃飯而不作別用,對人乃鉗口結舌,一言不發。這樣的人也是談話中所不可或缺的,因為談話,和演戲一樣,是需要聽眾的,這樣的人正是理想的聽眾。歐洲中古代的一個嚴肅的教派Carthusianmonks以不說話為苦修精進的法門之一,整年的不說一句話,實在不易。那究竟是方外人,另當別論,我們平常人中卻也有人真能寡言。他效法金人之三緘其口,他的背上應有銘曰:“今之慎言人也。”你對他講話,他洗耳恭聽,你問他一句話,他能用最經濟的辭句把你打發掉。如果你恰好也是“毋多言,多言多敗”的信仰者,相對不交一言,那便只好共聽壁上掛鐘之滴答滴答了。鐘會之與嵇康,則由打鐵的叮當聲來破除兩人間之岑寂。這樣的人現代也有,相對無言,莫逆于心,巴答巴答的抽完一包香煙,興盡而散。無論如何,老于世故的人總是勸人多聽少說,以耳代口,凡是不大開口的人總是令人莫測高深;口邊若無遮攔,則容易令人一眼望到底。
談話,和作文一樣,有主題,有腹稿,有層次,有頭尾,不可語無倫次。寫文章肯用心的人就不太多,談話而知道剪裁的就更少了。寫文章講究開門見山,起筆最要緊,要來得挺拔而突兀,或是非常爽朗,總之要引人入勝,不同凡響。談話亦然。開口便談天氣好壞,當然亦不失為一種寒暄之道,究竟缺乏風趣。常見有客來訪,賓主落座,客人徐徐開言:“您沒有出門???”主人除了重申“我沒有出門”這一事實之外沒有法子再作其他的答話。談公事,講生意,只求其明白清楚,沒有什么可說的。一般的談話往往是屬于“無題”、“偶成”之類,沒有固定的題材,信手拈來,自有情致。情人們喁喁私語,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談到無可再談,則“此時無聲勝有聲”了。老朋友們剪燭西窗,班荊道故,上下古今無不可談,其間并無定則,只要對方不打哈欠。禪師們在談吐間好逞機鋒,不落跡象,那又是一種境界,不是我們凡夫俗子所能企望得到的。善談和健談不同。健談者能使四座生春,但多少有點霸道,善談者盡管舌燦蓮花,但總還要給別人留些說話的機會。
話的內容總不能不牽涉到人,而所謂人,則不是別人便是自己。談論別人則東家長西家短全成了上好的資料,專門隱惡揚善則內容枯燥聽來乏味,揭人陰私則又有傷口德,這其間頗費斟酌。英文gossip一字原義是“教父母”,尤指教母,引申而為任何中年以上之婦女,再引申而為閑談,再引申而為飛短流長,而為長舌婦,可見這種毛病由來有自,“造謠學校”之緣起亦在于是,而且是中外皆然。不過現在時代進步,這種現象已與年紀無關。談話而專談自己當然不會傷人,并且缺德之事經自己宴揚之后往往變成為值得夸耀之事。不過這又顯得“我執”太深,而且最關心自己的事的人,往往只是自己。英文的“我”字,是大寫字母的I,有人已嫌其夸張,如果談起話來每句話都用“我”字開頭不更顯著是自我本位了么?
在技巧上,談話也有些個禁忌。“話到口邊留半句”,只是勸人慎言,卻有人認真施行,真個的只說半句,其余半句要由你去揣摩,好像文法習題中的造句,半句話要由你去填充。有時候是光說前半句,要你猜后半句;有時候是光說后半句,要你想前半句。一段談話中若是破碎的句子太多,在聽的方面不加整理是難以理解的。費時費事,莫此為甚。我看在談話時最好還是注意文法,多用完整的句子為宜。另一極端是,唯恐聽者印象不深,每一句話重復一遍,這辦法對于聽者的忍耐力實在要求過奢。談話的腔調與嗓音因人而異,有的如破鑼,有的如公雞,有的行腔使氣有板有眼,有的回腸蕩氣如怨如訴,有的于每一句尾加上一串格格的笑,有的于說完一段話之后像鯨魚一般噴一口大氣,這一切都無關宏旨,要緊的是說話的聲音之大小需要一點控制。一開口便血脈僨張,聲震屋瓦,不久便要力竭聲嘶,氣急敗壞,似可不必。另有一些人的談話別有公式,把每句中的名詞與動詞一律用低音,甚至變成耳語,令聽者頗為吃力。有些人唾腺特別發達,三言兩句之后嘴角上便積有兩灘如奶油狀的泡沫,于發出重唇音的時候便不免星沫四濺,真像是痰唾珠璣。人與人相處,本來易生摩擦,談話時也要保持距離,以策安全。罵人的藝術古今中外沒有一個不罵人的人。罵人就是有道德觀念的意思,因為在罵人的時候,至少在罵人者自己總覺得那個有該罵的地方。何者該罵,何者不該罵,這個抉擇的標準,是極道德的。所以根本不罵人,大可不必。罵人是一種發泄感情的方法,尤其是那一種怨怒的感情。想罵人的時候而不罵,時常在身體上弄出毛病,所以想罵人時,罵罵何妨?
但是,罵人是一種高深的學問,不是人人都可以隨便試的。有因為罵人挨嘴巴的,有因為罵人吃官司的,有因為罵人反被人罵的,這都是不會罵人的緣故。今以研究所得,公諸同好,或可為罵人時之一助乎?
(一)知己知彼
罵人是和動手打架一樣的,你如其敢打人一拳,你先要自己忖度一下,你吃得起別人的一拳否。這叫做知己知彼。罵人也是一樣。譬如你罵他是“屈死”,你先要反省,自己和“屈死”有無分別。你罵別人荒唐,你自己想曾否吃喝嫖賭。否則別人回敬你一兩句,你就受不了。所以別人若有某種短處,而足下也正有同病,那么你在罵他的時候,只得割愛。
(二)無罵不如己者
要罵人須要挑比你大一點的人物,比你漂亮一點的,或者比你壞得萬倍而比你得勢的人物,總之,你要罵人,那人無論在好的一方面或壞的一方面都要能勝過你,你才不吃虧。你罵大人物,就怕他不理你,他一回罵,你就算罵著了。因為身份相同的人才肯對罵。在壞的一方面勝過你的,你罵他就如教訓一般,他即便回罵,一般人仍然不會理會他的。假如你罵一個無關痛癢的人,你越罵他他越得意,時??梢园岩粋€無名小卒罵出名了,你看冤與不冤?
(三)適可而止
罵大人物罵到他回罵的時候,便不可再罵;再罵則一般人對你必無同情,以為你是無理取鬧。罵小人物罵到他不能回罵的時候,便不可再罵;再罵下去一般人對你也必無同情,以為你是欺負弱者。
(四)旁敲側擊
他偷東西,你罵他是賊;他搶東西,你罵他是盜,這是笨伯。罵人必須先明虛實掩映之法,須要烘托旁襯,旁敲側擊,于緊要處只要一語便得,所謂殺人于咽喉處著刀。越要罵他你越要原諒他,即便說些恭維話亦不為過,這樣罵法才能顯得你所罵的句句是真實確鑿,讓旁人看起來也可見得你的度量。
(五)態度鎮靜
罵人最忌浮躁。一語不合,面紅筋跳,暴躁如雷,此灌夫罵座,潑婦罵街之術,不足以言罵人。善罵者必須態度鎮靜,行若無事。普通一般罵人,誰的聲音高便算誰占理,誰的來勢猛便算誰罵贏,惟真善罵人者,乃能避其鋒而擊其懈。你等他罵得疲倦的時候,你只消輕輕的回敬他一句,讓他再狂吼一陣。在他暴躁不堪的時候,你不妨對他冷笑幾聲,包管你不費氣力,把他氣得死去活來,罵得他針針見血。
(六)出言典雅
罵人要罵得微妙含蓄,你罵他一句要使他不甚覺得是罵,等到想過一遍才慢慢覺悟這句話不是好話,讓他笑著的面孔由白而紅,由紅而紫,由紫而灰,這才是罵人的上乘。欲達到此種目的,深刻之用意固不可少,而典雅之言詞則尤為重要。言詞典雅可使聽者不致刺耳。如要罵人罵得典雅,則首先要在罵時萬萬別提起女子身上的某一部分,萬萬不要涉入生理學的范圍。罵人一罵到生理學范圍以內,底下再有什么話都不好說了。譬如你罵某甲,千萬別提起他的令堂令妹。因為那樣一來,便無是非可言,并且你自己也不免有令堂令妹,他若回敬起來,豈非勢均力敵,半斤八兩?再者罵人的時候最好不要加入以種種難堪的名詞,稱呼起來總要客氣,即使他是極卑鄙的小人,你也不妨稱他先生,越客氣,越罵得有力量。罵的時節最好引用他自己的詞句,這不但可以使得他難堪,還可以減輕他對你的罵的力量。俗話少用,因為俗話一覽無遺,不若典雅古文曲折含蓄。
(七)以退為進
兩人對罵,而自己亦有理屈之處,則于開罵伊始,特宜注意,最好是毅然將自己理屈之處完全承認下來,即使道歉認錯均不妨事。先把自己理屈之處輕輕遮掩過去,然后你再重整旗鼓,著著逼人,方可無后顧之憂。即使自己沒有理屈的地方,也絕不可自行夸張,務必要謙遜不遑,把自己的位置降到一個不可再降的位置,然后罵起人來,自有一種公正光明的態度。否則你罵他一兩句,他便以你個人的事反唇相譏,一場對罵,會變成兩人私下口角,是非曲直,無從判斷。所以罵人者自己要低聲下氣,此所謂以退為進。
(八)預設埋伏
你把這句話罵過去,你便要想想看,他將用什么話罵回來。有眼光的罵人者,便處處留神,或是先將他要罵你的話替他說出來,或是預先安設埋伏,令他罵回來的話失去效力。他罵你的話,你替他說出來,這便等于繳了他的械一般。預先安設埋伏,便是在要攻擊你的地方,你先輕輕的安下話根,然后他罵過來就等于槍彈打在沙包上,不能中傷。
(九)小題大做
如對手方有該罵之處,而題目甚小,不值一罵,或你所知不多,不足一罵,那時節你便可用小題大做的方法,來擴大目標。先用誠懇而懷疑的態度引申對方的意思,由不緊要之點引到大題目上去,處處用嚴謹的邏輯逼他說出不邏輯的話來,或是遇他說出合于邏輯而不合乎理的話來,然而你再大舉罵他,罵到體無完膚為止,而原來惹動你罵的小題目,輕輕一提便了。
(十)遠交近攻
一個時候,只能罵一個人,或一種人,或一派人,決不宜多樹敵。所以罵人的時候,萬勿連累旁人,即使必須牽涉多人,你也要表示好意,否則回罵之聲紛至沓來,使你無從應付。 罵人的藝術,一時所能想起的有上面十條,信手拈來,并無條理。我做此文的用意,是助人罵人,同時也是想把罵人的技術揭破一點,供愛罵人者參考。挨罵的人看看,罵人的心理原來是這樣的,也算是揭破一張黑幕給你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