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齊默爾曼槍擊案:“不是道德問題,而是法律問題”
齊默爾曼槍擊案在美國引起了軒然大波。該案在兩個方面引發美國社會的辯論與思考,一是種族問題,二是關于在美國許多州存在的涉及公民權利保護的“不退讓法”。在該案判決過程中,種族沒有成為依法判決的絆腳石。
責任編輯:史哲 實習生 金幼文
2012年3月22日,美國佛羅里達州圣桑,佛州社區守望員槍殺手無寸鐵非裔少年案引發公憤,引發約八千民眾走上街頭為死者17歲的非裔少年馬丁討公道。圣福德郡(Sanford)官員表示,示威者在公園參與和平集會,馬丁的父母、非裔民運及非裔宗教人士也都到場參。 抗議者來自佛州各地,甚至鄰州民眾也來參加,表達他們的憤慨。
齊默爾曼槍擊案在美國引起了軒然大波。該案在兩個方面引發美國社會的辯論與思考,一是種族問題,二是關于在美國許多州存在的涉及公民權利保護的“不退讓法”。在該案判決過程中,種族沒有成為依法判決的絆腳石。
“如果被害的是一個白人男孩,從結果到影響可能都會不一樣。”2013年7月1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記者會上說道。眾所周知,奧巴馬是美國首位非洲裔總統。
奧巴馬的感慨針對的是一周前佛羅里達地方法院的一項判決——槍殺17歲黑人少年的拉丁裔美國人喬治·齊默爾曼(George Zimmerman)被判無罪。
種族、槍支管控、大麻合法化、司法公正……這些美國社會的新仇舊恨巧合地集中到了這起看起來并不復雜的槍擊案上。在奧巴馬做出上述表述的同一天,伊朗外交部發表聲明,敦促美國保障人權。
不過,同屬于民主黨的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則更愿意繞過敏感的種族問題來看待判決——“這不是道德問題,而是法律問題。”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而這一次,美國似乎艱難地做到了一點——讓法律的問題歸法律,讓道德的問題歸道德。
從正當防衛到二級謀殺
“該死的朋克,他們總能逃脫。”2012年2月26日昏暗的雨夜,29歲的鄰里守望協調員(Neighborhood Watch Coordinator)齊默爾曼在報警電話里抱怨著。就在剛才,一個身高一米七、身著黑色連帽衫,一邊四下張望一邊晃晃悠悠路過的陌生黑人消失在他的視線中。
作為一個治安志愿者,齊默爾曼明白:發現可疑對象后他應該原地報警、不追蹤。但這一次,他沒能壓住怒火。開車跟丟后,他隨即下車尋找,此時他腰間的半自動手槍已調至擊發狀態。
兩人最終在一個丁字路口相遇,這之后,直到齊默爾曼開槍前究竟發生了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