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把脈】城管的窗子別再破了
在城管輿論不斷破窗的過程中,看似安全法域的城管輿論其實埋伏著巨大風險。各種社會矛盾和社會情緒,開始向城管聚集。一個合理的社會結構,一般是就事論事,如果演變成群體事件,就一定有某個方面有問題,如今的城管執法,不斷冒出的群體事件,提醒人們:我們處在活火山口。政府、城管、意見領袖以及每一個可能被巖漿灼傷的人們,應該預防和控制城管的破窗一直破下去。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金幼文
應該預防和控制城管的破窗一直破下去
臨武瓜農事件再一次把城管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在中國大陸的輿論場,城管形象被妖魔化的程度,僅次于日本鬼子的負面形象。早在胡戈《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短片中,一個和城管八竿子打不到的劇情中,城管就和日本鬼子相提并論,在無數類似“城管抓小姐”這樣鬧得沸沸揚揚的輿論事件,城管也是躺著中槍。
僅僅說“城管這支隊伍絕大多數都是好的”這樣正確的廢話,無補于城管形象。與其空洞地為城管的主流做鑒定,不如運用輿論學等規律,分析一下城管惡名的來源及路徑,探尋一下城管的輿論破窗為什么那么容易被扔石頭。
城管的執法對象,絕大部分是弱勢群體,這決定了城管在輿論場處在一個不利的地位。因為輿論是弱勢群體的天然盟友,像這一次美國斯諾登事件就是明證。城管要清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