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權者:維公民權利,護政府權威

政府不要怕被訴,更不要怕敗訴,一個可以被公民在法庭上挑戰并戰勝的政府,反而是一個更具親和力、更令人信任因而也更具有權威、更值得公民維護的政府。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呂欣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合法的維權者更是政府的幫助者和社會秩序的維護者。你讓他上法庭,他就不會走上街頭。

政府不要怕被訴,更不要怕敗訴,一個可以被公民在法庭上挑戰并戰勝的政府,反而是一個更具親和力、更令人信任因而也更具有權威、更值得公民維護的政府。 

美國也曾很糟糕

“一輛由人民大眾拉著的馬車駛過崎嶇的道路,翻越陡峭的山峰。拉車者飽受饑餓的無情折磨,而少數受益者高踞其上,他們只擔心哪一天會被拽下來,淪落到拉車的境地。”美國歷史學家所描述的“馬車”,是著名作家愛德華·貝米拉1888年出版的暢銷小說《回顧》(Looking Backward)在開頭中對美國的比喻。

這是分裂的“兩個美國”:最富有的10%沐猴而冠,操縱全國政治,粗野的老板在被其統治的城市中見風使舵;除非需要選票,他們對其他的90%不屑一顧。著名歷史學家埃瑞克·霍布斯鮑姆在其名著《資本的年代:1848-1875》中認為,當時的美國是世界上最無法無天的地方,腐敗猖獗,私人雇用的“警察”可以任意處死罪犯,整個國家沒有歐洲意義上的政府,人人自危;1893年,馬克·吐溫創造了“鍍金年代”一詞,來形容格蘭特總統執政時期的貪污腐敗。

19世紀后半期的美國貪污成風、賄賂公行、司法不公,充斥著種族歧視、貧富分化、政治操縱、選舉欺詐以及私刑、暴力與犯罪,食品衛生危機四伏,生產安全狀況不斷,法治不彰,人民命賤如草芥,新歐洲移民一度有一半“逃離”,重新移回。

幾十年后,美國走出了19世紀混亂的“叢林時代”。在矛盾重重的轉型期,他們克服成長煩惱的秘密何在?

原因當然很多。但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政府對批評的容忍,尤其是對公民依法挑戰政府的理性對待。面對政治貪腐、社會不公與種種弊病,記者挺身而出,掀起“扒糞運動”,揭露官商勾結、政商聯盟、巨頭壟斷、黑心食品、非法童工、歧視女性、勞動剝削。一個經濟上&l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