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20130725)

責任編輯:陳斌 實習生 金幼文

N0.1 公眾的政治信任是怎樣瓦解的

《人民論壇》 2013年7月上 王明進

(原文摘編)有近2000萬黨員的蘇共,對于蘇聯解體居然未有像模像樣的反抗。黨員和公眾或隔岸觀火,或幸災樂禍,或積極推動事態發展,足見公眾對蘇聯的未來完全喪失了信心。因此,蘇共的垮臺和蘇聯的解體是民心盡失的結果,絲毫不值得人們為之惋惜。倒是各國執政者應該從中吸取教訓,建立起公眾對國家未來發展的信心。

政治信任轉型失敗導致了蘇聯民眾信心的潰散。在傳統政治信任形式下,民眾對政治制度、過程和組織的信任幾乎完全置換為對政治領袖人格化的信任。從生成邏輯來看,這種政治信任是以文化和意識形態而非經濟績效和制度理性為主導。

由于領袖人物的去世和國家社會生活的去意識形態化,傳統政治信任必將向現代政治信任過渡。在對制度新的信任建立起來之前,經濟效益也能夠建立政權的合法性,獲取信任,但蘇聯在這方面也未取得成功。

蘇聯自始至終都是人治社會,不尊重制度。與傳統政治信任建立在領導人的人格魅力和意識形態熱情上不同,現代政治信任要依靠制度來規范和約束政府的行為,使政府的運行具有確定性和可信性,從而給社會一個穩定的預期。

蘇共長期依靠強制力量封閉了人民合法表達不信任的渠道。其實,現代社會政治信任的建立需要“不信任”得到有效表達。“一種政治制度,如果不信任在其中容易被表達和聽到,而且其假定的理由容易被公平地評價為有效或者被駁倒,那么由于這種透明性給公民們提供的保證,它值得信任。”

【推薦理由】《人民論壇》雜志是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的核心期刊。信任是一種社會資本,即使你不名一文,但你有信用,有別人對你的信任在,你就有改變和提升自己的資本。反過來,即使你坐擁一家銀行,但突然市場失去了對你的信任,儲戶擔心你破產而前來擠兌,可能你真會破產。是故商人、企業家乃至從政者都應珍惜自己的信譽。

N0.2 “大師”的神通在其官商人脈

《新京報》 2013年7月23日 敬一山

(原文摘編)《新京報》起底了江西萍鄉“氣功大師”王林。他承認“空盆來蛇”絕活不過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