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的堅持與承擔
(2003-04-24)
他是一個勇敢的戰士,在廣州“非典”肆虐的幾個月里,他不顧67歲的高齡,不顧個人安危,親臨第一線;作為專家組組長,他的足跡幾乎踏遍廣東每所有疑難病例的醫院;當“非典”在一些省、市蔓延后,他還成了“飛行員”,頻繁往來大江南北,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救治病人,交流治療經驗;為消弭公眾的恐慌情緒,還多次亮相大眾傳媒,傳播科學衛生知識。
他是一位優秀的大夫和學者,在臨床實踐中,他探索出三大治療原則。他的治療經驗在廣東全省推廣。4月3日,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組赴粵聽取了他的治療方法后,欣喜地說:“你的經驗非常重要,這正是我們迫切想知道的?!?BR> 他還是一位真誠和有非凡學術品格的科學家,在一些學術是非問題面前,他沒有選擇茍且、和稀泥,而是勇于對重大學術問題發言,他的真知灼見,捍衛了科學的尊嚴。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非典型肺炎醫療救護專家指導小組組長、廣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研究所(以下簡稱呼研所)所長鐘南山教授。
地雷出現了,掃雷班不干誰干?
2003年春節前夕的廣州。像閃電一般,“非典”突然擊中了這座城市。
疾病來得實在太過兇猛:病人剛一收治,沒幾天就陸續有醫護人員病倒。強烈的傳染性使得有些病人成了人見人倒的毒藥。
民眾開始恐慌起來,在最初的慌亂中,醫院也開始軍心不穩。
怎么辦?
就在廣東的衛生部門緊張決策時,鐘南山主動請纓:“把重癥病人轉到呼研所來?!?BR> 早在此前的2002年12月,“非典”剛開始在廣東河源、佛山、中山等地出現,作為我國呼吸病領域最優秀的專家之一,鐘南山已開始研究“非典”,在對該病的發病特征、臨床表現、傳播途徑等有了初步了解后,他越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逃避,決不是鐘南山的性格?!斑@個工作必須有人承擔,呼研所本來就是個在呼吸病研究、特別是呼吸衰竭搶救方面的醫療機構,我們不做交給誰呢?就像有地雷了,掃雷班不干誰干?”
一場戰斗就此打響!由于轉來的都是已出現呼吸困難癥狀的重癥病人,如不及時搶救,后果不堪設想。搶救的第一要務是給病人插管或戴上固定面罩幫助呼吸,而這恰恰是最容易受感染的時刻:病人往往正痛苦地在病床上翻來翻去,要想插管,需要有人緊緊地按住病人的身體,甚至要臉貼臉地幫助戴上面罩。
戰況慘烈。早期危重的非典型肺炎病人,病情重、傳染性強,呼研所的醫護人員一個接一個地被感染了。在病發高峰期,由于過于“親密接觸”,有時為救治一個病人,同時會有兩三名醫護人員倒下。ICU(重癥監護室)的6個業務骨干,一下就感染了4個。
他與病人同在
呼研所前后共收治了101位危重病人,每位病人鐘南山都親自檢查診斷。一聽說“非典”病人,普通人惟恐避之不及,他反倒迎難而上,越是病情嚴重,他越是檢查頻繁,“鐘院士查房極富人情味,天冷時,他總要用手把聽診器搓熱,并從語言上給病人極大的鼓勵和安慰……”其實,憑他的聲望和資歷,完全可以安坐在隔離病房外,對著各種觀察數據作出診斷。
有時遇著人手不夠,鐘南山還親自參加救護。2月15日是元宵節,又是星期六,從來沒有休息日概念的鐘院士照常上班。正好一位呼吸衰竭癥患者被緊急送來,當時呼吸機還要調試,他一看時間緊急,趕緊上前幫忙把患者從推車轉移到搶救病床上,并抓起簡易人工氣囊給病人送氧?;颊呒覍偈潞蟛胖?,幫著做“體力活”的,竟是著名的鐘南山院士。
在這場迎戰“非典”的戰斗中,廣醫附一院共有26名醫護人員受到感染,他們醫院同時還收治了許多兄弟醫院的醫務人員。鐘南山比誰都著急,“再不能讓醫務人員倒下了,倒下的也要讓他們盡快康復?!泵刻?,不管多忙、多累、多晚,他必定要到病房走幾趟,看看病人,同時了解每位同事的身體狀況。
他心里總是想著病人,想著他的患病同事。醫生何為群是第一個因搶救病人而感染的醫生,那天,鐘南山在巡視病房后,突然走到病床邊向她祝賀:生日快樂!原來,鐘院士記得今天是她的生日……一位醫生感染后,情緒很不穩定,正在外地開會的鐘南山知道后,就在晚上用手機發來短信,“感覺怎么樣?不要灰心,我們都在支持你!”
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全院醫護人員沒有一個人退縮,他們沉著應對,上下擰成一股繩,打造出了一支意志昂揚的戰斗團隊。
三大治療原則
置身抗擊“非典”最前沿,鐘南山是最早接觸“非典”并意識到情況嚴重的專家之一。去年12月底,他已要求同事就“非典”的高傳染性向地方防疫部門報告。
今年1月,在對廣東河源、中山等地的類似病例進行調查后,鐘南山和廣東其他專家聯合完成了一份調查報告,首次初步確立了“非典”的流行病學特點、臨床表現、治療原則、預防措施等,這份報告很快成了指導醫護人員救治病人的“寶典”。
二三月份,鐘南山提出了治療“非典”的三大原則:當病人肺部陰影不斷增多,血氧監測有下降時,及時采用無創通氣,病人的氧氣吸入量就會增多,能較好地改善病人癥狀;當病人出現高熱和肺部炎癥加劇時,適當給予皮質激素,從每日80毫克至500毫克不等,能有效地減輕肺泡炎癥,阻止肺部的纖維化病變;而當病人繼發細菌感染時,必須有針對性地使用抗生素。
三大原則是鐘南山及其同事的創造性成果。以皮質激素為例,按照傳統治療理論,早期使用皮質激素會使病情加重。但鐘南山認為:“非典”病人的病理機制主要是“肺硬”,即肺組織纖維化,要治療“非典”,必須從防止肺部纖維化入手,而適時適量給予皮質激素,恰恰能取得這一效果。
他的治療方法經受了臨床驗證。兩位重癥病人,本來生命垂危,接受實驗治療后,奇跡出現了:病情一天天好轉,死神后退了!
其他病人的治療效果同樣明顯。截至4月19日,呼研所接收的101名重癥病人,已有87人康復出院,其中54人曾是最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為87%。只有7人因轉送太晚,或合并有其他重病而死亡。
官方資料統計,目前廣東全省已有10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超過患者總數的86%,是國內治療“非典”成績最好的地區之一。
關于“非典”,鐘南山說“并不可怕,而是可防、可治”,同時他也認為,“與‘非典’的斗爭是長期的,在病原學問題沒有解決,疫苗沒有產生前,這事不會結束?!?BR> 某種意義上,一部人類進化史,也是人類與各種病毒較量的歷史。
在人類與“非典”的對抗中,愿鐘南山們早日勝利!
?。ǜ兄x曾茜、張蜀梅提供幫助)
他是一個勇敢的戰士,在廣州“非典”肆虐的幾個月里,他不顧67歲的高齡,不顧個人安危,親臨第一線;作為專家組組長,他的足跡幾乎踏遍廣東每所有疑難病例的醫院;當“非典”在一些省、市蔓延后,他還成了“飛行員”,頻繁往來大江南北,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救治病人,交流治療經驗;為消弭公眾的恐慌情緒,還多次亮相大眾傳媒,傳播科學衛生知識。
他是一位優秀的大夫和學者,在臨床實踐中,他探索出三大治療原則。他的治療經驗在廣東全省推廣。4月3日,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組赴粵聽取了他的治療方法后,欣喜地說:“你的經驗非常重要,這正是我們迫切想知道的?!?BR> 他還是一位真誠和有非凡學術品格的科學家,在一些學術是非問題面前,他沒有選擇茍且、和稀泥,而是勇于對重大學術問題發言,他的真知灼見,捍衛了科學的尊嚴。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省非典型肺炎醫療救護專家指導小組組長、廣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呼吸研究所(以下簡稱呼研所)所長鐘南山教授。
地雷出現了,掃雷班不干誰干?
2003年春節前夕的廣州。像閃電一般,“非典”突然擊中了這座城市。
疾病來得實在太過兇猛:病人剛一收治,沒幾天就陸續有醫護人員病倒。強烈的傳染性使得有些病人成了人見人倒的毒藥。
民眾開始恐慌起來,在最初的慌亂中,醫院也開始軍心不穩。
怎么辦?
就在廣東的衛生部門緊張決策時,鐘南山主動請纓:“把重癥病人轉到呼研所來?!?BR> 早在此前的2002年12月,“非典”剛開始在廣東河源、佛山、中山等地出現,作為我國呼吸病領域最優秀的專家之一,鐘南山已開始研究“非典”,在對該病的發病特征、臨床表現、傳播途徑等有了初步了解后,他越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逃避,決不是鐘南山的性格?!斑@個工作必須有人承擔,呼研所本來就是個在呼吸病研究、特別是呼吸衰竭搶救方面的醫療機構,我們不做交給誰呢?就像有地雷了,掃雷班不干誰干?”
一場戰斗就此打響!由于轉來的都是已出現呼吸困難癥狀的重癥病人,如不及時搶救,后果不堪設想。搶救的第一要務是給病人插管或戴上固定面罩幫助呼吸,而這恰恰是最容易受感染的時刻:病人往往正痛苦地在病床上翻來翻去,要想插管,需要有人緊緊地按住病人的身體,甚至要臉貼臉地幫助戴上面罩。
戰況慘烈。早期危重的非典型肺炎病人,病情重、傳染性強,呼研所的醫護人員一個接一個地被感染了。在病發高峰期,由于過于“親密接觸”,有時為救治一個病人,同時會有兩三名醫護人員倒下。ICU(重癥監護室)的6個業務骨干,一下就感染了4個。
他與病人同在
呼研所前后共收治了101位危重病人,每位病人鐘南山都親自檢查診斷。一聽說“非典”病人,普通人惟恐避之不及,他反倒迎難而上,越是病情嚴重,他越是檢查頻繁,“鐘院士查房極富人情味,天冷時,他總要用手把聽診器搓熱,并從語言上給病人極大的鼓勵和安慰……”其實,憑他的聲望和資歷,完全可以安坐在隔離病房外,對著各種觀察數據作出診斷。
有時遇著人手不夠,鐘南山還親自參加救護。2月15日是元宵節,又是星期六,從來沒有休息日概念的鐘院士照常上班。正好一位呼吸衰竭癥患者被緊急送來,當時呼吸機還要調試,他一看時間緊急,趕緊上前幫忙把患者從推車轉移到搶救病床上,并抓起簡易人工氣囊給病人送氧?;颊呒覍偈潞蟛胖?,幫著做“體力活”的,竟是著名的鐘南山院士。
在這場迎戰“非典”的戰斗中,廣醫附一院共有26名醫護人員受到感染,他們醫院同時還收治了許多兄弟醫院的醫務人員。鐘南山比誰都著急,“再不能讓醫務人員倒下了,倒下的也要讓他們盡快康復?!泵刻?,不管多忙、多累、多晚,他必定要到病房走幾趟,看看病人,同時了解每位同事的身體狀況。
他心里總是想著病人,想著他的患病同事。醫生何為群是第一個因搶救病人而感染的醫生,那天,鐘南山在巡視病房后,突然走到病床邊向她祝賀:生日快樂!原來,鐘院士記得今天是她的生日……一位醫生感染后,情緒很不穩定,正在外地開會的鐘南山知道后,就在晚上用手機發來短信,“感覺怎么樣?不要灰心,我們都在支持你!”
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全院醫護人員沒有一個人退縮,他們沉著應對,上下擰成一股繩,打造出了一支意志昂揚的戰斗團隊。
三大治療原則
置身抗擊“非典”最前沿,鐘南山是最早接觸“非典”并意識到情況嚴重的專家之一。去年12月底,他已要求同事就“非典”的高傳染性向地方防疫部門報告。
今年1月,在對廣東河源、中山等地的類似病例進行調查后,鐘南山和廣東其他專家聯合完成了一份調查報告,首次初步確立了“非典”的流行病學特點、臨床表現、治療原則、預防措施等,這份報告很快成了指導醫護人員救治病人的“寶典”。
二三月份,鐘南山提出了治療“非典”的三大原則:當病人肺部陰影不斷增多,血氧監測有下降時,及時采用無創通氣,病人的氧氣吸入量就會增多,能較好地改善病人癥狀;當病人出現高熱和肺部炎癥加劇時,適當給予皮質激素,從每日80毫克至500毫克不等,能有效地減輕肺泡炎癥,阻止肺部的纖維化病變;而當病人繼發細菌感染時,必須有針對性地使用抗生素。
三大原則是鐘南山及其同事的創造性成果。以皮質激素為例,按照傳統治療理論,早期使用皮質激素會使病情加重。但鐘南山認為:“非典”病人的病理機制主要是“肺硬”,即肺組織纖維化,要治療“非典”,必須從防止肺部纖維化入手,而適時適量給予皮質激素,恰恰能取得這一效果。
他的治療方法經受了臨床驗證。兩位重癥病人,本來生命垂危,接受實驗治療后,奇跡出現了:病情一天天好轉,死神后退了!
其他病人的治療效果同樣明顯。截至4月19日,呼研所接收的101名重癥病人,已有87人康復出院,其中54人曾是最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為87%。只有7人因轉送太晚,或合并有其他重病而死亡。
官方資料統計,目前廣東全省已有10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超過患者總數的86%,是國內治療“非典”成績最好的地區之一。
關于“非典”,鐘南山說“并不可怕,而是可防、可治”,同時他也認為,“與‘非典’的斗爭是長期的,在病原學問題沒有解決,疫苗沒有產生前,這事不會結束?!?BR> 某種意義上,一部人類進化史,也是人類與各種病毒較量的歷史。
在人類與“非典”的對抗中,愿鐘南山們早日勝利!
?。ǜ兄x曾茜、張蜀梅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