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戰大陸行】越來越鮮明的連戰
從“實習生”到“戰士”
襁褓中的連戰
含著金湯匙”的杰出青年
“含著金湯匙”之說,源自對手對連戰的攻擊。連戰的家世雖不如“銜玉而生”的賈寶玉,卻也屬臺灣本土望族。
然而,連家遭國破之劫,舉家返回大陸。連戰也就在抗戰爆發的前一年降生到人間。多年之后,連戰時時回憶起他和母親一起“鉆防空洞”的經歷,父親的粗布軍裝,他在陪都重慶穿草鞋、吃雜糧的艱難時世。這樣的童年無論如何是算不上是“金湯匙”。
1945年連家返回臺灣,家產所余無多。但連戰卻從此進入上流社會,作為國民黨高級官員的公子,連戰時常出入舞會、參加郊游、打高爾夫。當時連戰與蔣經國之子蔣孝武,陳誠之子陳履安,周至柔之子周一熹并稱為“四公子”(另有一說為錢復、沈君山、陳履安和連戰),均為顯赫之后,也是國民黨重點栽培的對象,而連戰由于有本省血統,更是受到特別關注。
雖然不能說連戰“含著金湯匙”而生,但以連戰在家業、學養、婚姻以及仕途之所成來看,祖、父的聲望與蔭澤也的確于他助益良多。
不過,連戰對于“金湯匙”之說還是有些委屈,他曾表示“認為我和別人的立足點不平等,我覺得這樣的想法不公平”。的確,從1953年進入臺灣大學,到 1965年在美國拿到政治學博士,中間經過了漫長的12年的奮斗。不過,那時的臺灣又有幾個能把公子送到美國去讀書呢?
連戰的仕途之路,用機緣巧合似乎也并不為過。1969年,臺灣當局在臺大國際關系研究所成立了兩個分別研究外交和經濟的高級研究小組,剛剛返臺一年有余的連戰受聘擔任外交小組的成員。這是連戰第一次與政界人士發生接觸,但就是因為這第一次而受到蔣經國的青睞,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候補委員,1970年還當選為十大杰出青年,從此備受國民黨高層重用。而他從青年工作會主任,到“交通部長”、“外交部長”、“省主席”、“行政院副院長”和“副總統”等一系列職位,平均每個職位都只做兩年左右,升遷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給。故此,新聞界戲稱其為“實習生”。這其中除了蔣經國的賞識而外,連震東余蔭所及亦不容低估。連家在政商兩界也頗有人氣,例如連家與臺灣工商界龍頭辜振甫家的交情超過70年。不過,連家今日之人脈與連震東有著莫大的關系。連震東在臺灣清點日產和實行土地改革之時均參與決策,作為官商之間的協調人。這一淵源使連家深受臺灣本地資本的關照。連震東為培養連戰,每逢各種集會必帶連戰參加,讓他有機會熟悉、揣摩,進而掌握各種人際關系。及至連戰立業之時,連戰人脈從南到北,臺灣工商巨子竟被一網打盡。而以連震東夫婦之能,連家產業至傳給連戰之時已達百億之巨。
童年時的連戰
從“連夫子”到“戰哥”
標準的國字臉、濃眉和方正的下巴,這樣的外貌濃縮了連戰的性格。連母家教極嚴,少年養成影響了連戰的一生。即便青年時期,已經長隨父親出入名門,但那也只是進一步培養了連公子作派與人情世故,于其性格塑造卻無裨益。
對于世家子弟,連戰有自己的一套解釋。連戰說:“所謂的‘世家子’,擁有的極可能是沉重的傳承使命與不可不成材的惕勵,非妄封我以‘四公子’稱號的人所能想象?!?/P>
家訓在連戰身上體現得尤其明顯。他當年在臺大的學生回憶說,一個大熱天,盡管教室里只有他自己一個學生,但連戰老師依舊西裝革履、正襟危坐。
連戰為人如此,做官亦是如此。連震東曾親授連戰為官之道,訓示他:“為官如騎腳踏車,頭要不斷地點,腳要不停地踩?!边B戰也果然悟得個中奧妙,行事絕不夸耀,謹守本分。
連戰官運極好,曾有記者評論說,“連戰福大命大,深受老天垂青?!贝嗽挷⒎鞘侵高B戰升遷的速度。連戰的前任“交通部長”林金生,為了空難及大車禍惶惶不可終日。連戰上任后,飛機不掉了,火車也開得好好的,冥冥之中恍如有上天眷顧。而及至連戰任“外交部長”時,更無一國與臺灣“斷交”,反而先后與巴哈馬、格林納達和幾內亞比紹等國“建交”,與利比里亞、萊索托等國“復交”。
運氣可說,勤勉更是不可或缺。連戰任“交通部長”時,坦言自己是門外漢,于是自繼任以來,除虛心向部屬求教,更是祭起考大學時的苦讀法寶,各單位業務報告和新聞剪報每天必讀。連戰當時的上司“行政院長”孫運瑞是一位對數據極其認真之人,連戰當然不能有絲毫馬虎。
作為國民黨重點培養的對象,連戰以乃父“腳踏車哲學”,使上司無威脅感,使下屬無壓迫感,擢升也就理所當然。不過,這樣的仕途順利也帶來局限性。從連戰的從政的經歷來看,連戰的活動圈子全在國民黨的政權核心,較少與地方、基層民眾直接溝通。
然而,在最近的兩次臺灣“大選”中,人們突然發現連戰的形象大為改觀。在國民黨淪為在野黨的日子里,人們發現連戰臉上的笑容多了,他不但會唱歌,而且能跳舞;以前他不會主動抱小孩,現在他也抱得很勤;以前他不會在街邊吃東西,現在他的身影卻常常出現在鄉下的小吃攤邊。1990年,任“臺灣省主席”的連戰為了給他“祥和社會”拍宣傳片,常常被造型師要求露出“和藹可親的表情”,現在他卻能很隨意的在電視上展現其幽默的一面,神態從容。
為了爭取年輕人的選票,他會去看棒球賽,聽蕭亞軒的演唱會,然后與歌迷一起高舉著熒光棒制造氣氛。在拜票的時候,他的熱場隨員會高呼著“戰哥。贊!贊!贊!”的口號,這樣的連戰一下拉近了他與選民的距離。當他放下公子的作派,去擁抱選民,也就終于顛覆了“連夫子”的形象。
青年連戰和父親連震東
連戰的“戰爭”
除了考大學時的發憤圖強,連戰邁出的每一步、特別是從政之路,似乎總是有著別人的身影。有父親連震東的、有蔣經國的,也有李登輝的,他們扶持著這個“好命囡仔”,使得他幾乎完全隱藏起了個人的角色,即便是2000年的“總統大選”也不例外。那一次“大選”,連戰是躲在李登輝陰影下的候選人,盡管李登輝也聲稱積極為他抬轎,但結果惟一兩條腿不著地的恰恰是坐在轎上的連戰。
2000年的選舉,促成了連戰和李登輝的徹底決裂。溫良敦厚的形象曾經伴隨了連戰幾十年,沒有人料到這樣一場選舉的失敗改變了連戰為官信守的信條,也就此改變了他在人們心中的形象。于是,連戰的人生才真正有了自己指揮的戰爭。
當李登輝公開成立“臺聯黨”,宣布協助陳水扁,此時的連戰已再無后退半步的余地。然而,許多人依然懷疑連戰的能力,懷疑這個剛剛接掌國民黨主席的“實習生”能否撐起國民黨的百年老店。這也許是連戰一生中需要獨自面對的第一個大挑戰。然而,連戰果斷采取了措施:他首先宣布舉行國民黨黨員重新登記,作為掃除李登輝人馬的第一步;之后又對國民黨進行重組,蕭萬長等被認為是親李的人馬不被重用,使得李登輝無法遙控指揮。其后,連戰與親民黨實現和解,擺出“逢扁必反”的強硬姿態。次年,就以97%的高票當選黨主席,徹底走出了李登輝的陰影。
從那時起,人們漸漸發現了一個過去60年中,人們幾乎不熟悉的連戰。形象的大變尚屬小節。讓人們記憶最深刻的當屬“3.20”那場群眾抗爭。盡管連戰始終沒有和群眾并肩面對警方的水柱,但這樣的活動在從前無論如何是無法與連戰及其領導的國民黨聯想在一起的。他不理會黨內許多人要求停止抗爭的呼聲,不理會輿論一再提醒國民黨可能喪失中間選民……如此種種都不是連戰典型的風格。他已經逐漸成為一名意志鮮明的“戰士”。
2004年的選舉,對于連戰來說或許是他一生經歷的最重要的戰斗,而且志在必得。然而結果卻是以3萬票失利。因此,在認定陳水扁以不正當手段左右選舉之時,連戰性格中常年壓抑的斗志在這一刻宣泄了出來。對陳水扁“竊國”的抨擊,少有地反映了連戰的憤怒。
然而,這一切都已成為往事。連戰在一生中最關鍵的時刻沒有甘于平淡,挽救了國民黨,也挽救了臺灣,讓選舉前許多關于“國民黨一旦選舉失敗,就將分崩離析”預言沒有在他的任上成為現實。
連戰的“戰斗”仍未結束,當他以近70之齡踏出跨越海峽的一步,只要看看臺海兩岸之前的隔絕,只要看看李登輝、陳水扁此前的萬般阻撓,只要看看連戰出訪前聚集在中正機場的人群,這不難明白這一步需要何等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