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戰大陸行】追尋大陸成長歲月

(2005-4-28)

  清涼山本是西安長安區韋曲鎮一個荒涼的小土坡,這幾日卻突然熱鬧起來。

    這一切是因為坐落在此地的沈老夫人的墓碑,而他的孫子,69歲的國民黨主席連戰,將在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行程中來此地祭拜。

    連戰自己則已經離開大陸近60年。4月25日,在臺灣,第二天就要啟程的連戰說,他很期待,也很高興,但有若干的感傷,“是歷史的辛酸?!?/P>

    連戰8歲之前在西安長大,后來在重慶又呆了兩年,于10歲時離開大陸去臺灣??梢哉f,西安、重慶兩地塑造了這位國民黨主席的大陸記憶。

游子返鄉

  西安是連戰大陸行的第二站,他將在30日抵達西安,與中共陜西省委負責人見面,并參觀母校、故居。而西安之行對連戰的意義,與南京、北京、上海之行略有些不同,在這里,他既是政黨主席,也是返鄉游子。

    距離沈老夫人墓碑4公里外的杜城村,86歲的孫鳳崗老人已經決定到時候會上街去,迎接連戰“回家”。

    66年前,孫鳳崗第一次見到連戰,是在杜城村十字路口,看到一個小學生騎著一輛自行車玩耍,上身著學生裝,下身穿制服短褲,機敏活潑,富有朝氣。他想,這絕非農家小孩,一定是連震東先生的公子,一問,果然就是。

    連家的房東,82歲的孫紹信回憶當年連戰家的往事?!斑B仔,連仔,吃飯嘍!”每到吃飯時,連媽媽就這樣呼喚在外玩耍的連戰。

    四五歲大的連戰像當地的小孩子一樣剃著光頭,平時挺乖,玩起來可是活潑、調皮得很。

    說起連戰祖母墓的追尋,也有一段曲折的往事。

    連戰是1936年在西安出生的。1939年,為躲避日機空襲,連震東夫婦帶著母親和3歲的連戰,避居西安南郊東姜村。清涼寺就在村邊,老太太信佛,人很慈善,1939年去世后就葬清涼寺旁。連震東一家后遷往4公里外杜城村居住。

    抗戰勝利后,臺灣光復。1946年初,連震東奉命參與中國政府接收臺灣后的治理工作,他率家人親友并攜帶父親的靈骨,由上海搭船返回闊別多年的寶島故里,并希望以后將母親的遺骨遷來合葬。1949年以后,海峽兩岸咫尺天涯,連震東終生未能完成此愿。

    父親的未了心愿,成了連戰念念不忘的心事。1991年,兩岸關系和緩,連戰即托人到西安尋找祖母墓園。2002年年初,連戰設宴招待臺灣陜西同鄉會秘書長張佐鵬等人,專門殺了一只羊,吃羊肉泡饃。席間,連戰說他兒時在西安居住,上過學,祖母埋在西安,不知情況怎樣,請張佐鵬回西安時代為尋找。

    張佐鵬請西安雁塔區政協、民革西安市委等各方面人士四處查找,終于找到連戰在杜城村住過的院落、讀過的學校、同學和祖母墳墓。

    這次,連戰特意帶著太太和兒女,共同祭拜祖母。

連戰祖母沈太夫人之墓

國恨與家愁

  4月23日,西安北新街后宰門小學里,數十名小學生在練習打鼓,他們將以熱烈的鼓聲歡迎校友連戰的到來。連戰一家離開杜城村后,搬回西安城里居住,連戰5歲即在北新街附近的作秀小學讀書,后來作秀小學被日軍炸毀,連戰只好轉學到北新街小學,即現在的后宰門小學。

    在臺灣,有人說連戰作為政治人物行事低調,連戰笑答:“我在西安作秀小學沒畢業,所以不懂作秀?!币粫r成為趣談。

    在這里,連戰給同學親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起與連戰讀書的表姐趙茹梅現居西安,她回憶說,學校老師給家是東北的學生發“國恥紀念章”,連戰冒充東北人也要一個,他振振有詞地說:“我媽媽就是東北人?!?/P>

    連戰的童年記憶是和抗日戰爭緊密聯系的。

    連戰任臺灣“行政院長”時回憶說:“我的出生地西安,是日機經常轟炸的地方。我至今記得西安城墻下的許多防空洞。父親每天上班,都要繞著城墻走,我每天倚門而望,看著穿粗布軍服的父親漸行漸遠,都不知道他是否能平安回來?!?/P>

    連戰在作秀小學念書,上的最多的課,就是跟著老師跑防空洞。有人跑得慢了,就被炸得血肉模糊?!叭毡救嗽谇熬€天天殺,在后方天天炸,”連戰在文章中說,“我們眼看成千上萬的兵士被送往前線打仗,幼小的心靈,對兇殘的日本人真是厭惡到了極點?!?/P>

    連戰年歲日長,日機轟炸的頻率更高,學校漸漸不能上課了,他的大部分時間都躲在防空洞里。有一次,他親眼看到炸彈就落在不遠的防空洞里,立刻叫喊聲、呼救聲不斷,慘不忍聞?!拔揖团瓮?,一定要打敗日本人,拯救我們這些可憐的老百姓才行?!边B戰在文中說。

    連戰的名字,即與日本侵略中國有關。1936年,在連戰出生前兩個月,祖父連橫在上海彌留之際,留下遺言:“中日必將一戰,若生男則名‘連戰’,寓有自強不息、克敵制勝之意義,又有復興故國、重整家園之光明希望!”

  站在校門口,如果順著北新街向南看,約500米外的省政府大院內,有一座建筑。連戰行程里沒有這一站,但作為國民黨主席,他一定會知道這座建筑意味著什么。這里是西安事變舊址,1936年12月12日,也就是他在西安出生的3個多月后,這里發生了西安事變,直接導致國共結束內戰,共同抗日,救中華民族于危亡之中。

    而緊鄰他的母校,即是八路軍辦事處舊址。西安事變后建立的這個辦事處,其主要任務,是擴大和加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舊址的會議室里,還掛著共產黨人與國民黨合作時的標語:鞏固國內和平。西安、重慶兩地的童年生活塑造了連戰的大陸記憶。

艱難重慶

  重慶是連戰童年另一個難忘的地方。8歲時,連戰隨父母從西安遷到重慶,生活更加艱難。

    重慶是當時國民黨政府所在地,日軍的空襲比在西安時來得更加頻繁。為了躲避轟炸,連戰和母親住在一所中學的宿舍里。不久,連戰又被父母送往重慶南山小學讀書,住校,過了一段“穿草鞋、吃雜糧”的日子。

    在南山小學讀書的多為國民黨中上層軍官和富裕家庭的子弟,但由于是抗戰期間,物資非常匱乏,學校生活條件比較艱苦。早餐是稀飯和饅頭,中餐和晚餐都是米飯,每一頓有一丁點葷肉。每個星期有一次打牙祭的機會,這個時候會多出一兩個葷菜?!霸趹馉幠甏闶悄軌虺燥栵?。不過相對普通老百姓來說,這已經很不錯了?!碑敃r同樣就讀南山小學的龐渝回憶說。

    每周母親都會準備一小罐豬油,讓連戰帶到學校,就著鹽巴下飯,這對他來說已經算是一種奢侈的享受了。

    學校宿舍只有又硬又涼的木床板,諾大一塊木板分隔成四張小床。連戰和其他寄宿生只能自己從家里拿來床單和被子。

    一聽到警報,南山小學300多學生和老師馬上跑到一個巨大的地下溶洞躲起來。連戰和其他學生一般不允許離開這所學校,只有到了周末他才能夠回去和父母相聚。

    但這所戰時學校的教學內容一點也不馬虎。每天早上學生集合參加升國旗儀式。上午3節課,中間有課間操,下午兩節課,然后才是課余活動時間。課程有數學、語文、勞動、體育等。

    學校坐落在小山坡上。但建筑簡陋,一座兩層高的土墻黑瓦教學樓,“黑瓦是為了防空”。教學樓名為“七七齋”,意為紀念七七盧溝橋事變。另外有一座兩層高的宿舍樓,還有一個小飯廳。

    在周會上,每個學生都要背誦總理遺書。

    不知不覺過了一年。一天,連戰迷迷糊糊地想睡覺,突然一聲巨響,他以為又是日本飛機轟炸,正想往外跑,迎面而來的母親攔住了他,滿面笑容地說:“勝利啦,勝利啦!日本鬼子無條件投降啦!外面都在放鞭炮呢!”聽到這個消息,連戰高興極了,他盼望著打敗日本侵略者的夢想終于實現了。手舞足蹈的他拉著母親的手,跑到街上,同重慶數十萬居民一起歡慶這來之不易的勝利。

    連戰可能并不知道,后來南山小學改成了南山中學,增加了初中和女子高中部。解放后南山中學搬遷到另外地方,變成了專門培養英語教師的師范學校,不向社會招生。在原來地址上,目前是重慶市中藥研究院。以前的教學樓“七七齋”變成了“時珍大樓”,南山中學禮堂變成了標本樓。而在中藥研究院中也只有耄耋老人才依稀知道,這里原來是一所有著短暫非凡歷史的小學。

    在重慶又呆了一年,1946年,10歲的連戰隨母親離開大陸,到了臺灣。

    2003年,連戰撰文自剖心跡:“連戰個人的出生背景,可以說置身在臺灣遭割讓、而后光復的大歷史與連氏家族在海峽兩岸顛沛流離的小歷史激蕩下成長。今天因為歷史的偶然,我代表兩個身份,一是中國國民黨主席,另一則是本省連氏家族的后代,……連氏家族在參與中華民族圣戰中也經歷了同樣的命運,……歷史是一面鏡子,臺灣與中國大陸有延綿不可分的歷史?!?/P>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