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馮富珍:“鐵娘子”背后是正崛起的中國
陳馮富珍:她是香港人,更是中國人,她在2006年的“搶眼”,其實折射出其背后國家的“搶眼”。也許多年以后,人們會知道她的當選對國家來說意味著什么 IC/圖
12月1日下午5點,新當選的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飛抵香港。這是其當選后首次回家,當地媒體形容為“衣錦榮歸”。
幾個小時前,她剛剛在北京受到了國家主席胡錦濤的當面祝賀,而3天前,同樣的當面祝賀來自總理溫家寶。
這個59歲的“鐵娘子”在家鄉被隆重歡迎,當晚,行政長官曾蔭權于禮賓府為其舉行祝捷酒會。
一天后,陳馮富珍抵澳,何厚鏵贊其當選世衛總干事是中國人的驕傲。陳馮富珍回應說,這反映了中國的國力。
這也是聯合國成立61年來,第一個出任國際組織最高負責人的中國人,其當選背后則映襯出一個期待真正崛起的中國圖景。
“不會偏袒任何一個國家”
對外國政府而言,目前最關注的是陳馮富珍當選后,在處理公共衛生和食品安全問題上,在傳染病數據透明度方面能不能公平對待各個國家。
對此,陳馮富珍11月9日接受媒體訪問時重申,“我是一個國際公務員,我是為世衛193個成員國服務,不會偏幫任何一個國家,我們的立場一貫都是要求國家與我們分享信息及分享樣本?!?/P>
香港時事評論員、城市智庫召集人洪錦鉉相信,中國政府不會令自己的人沒面子,而陳馮富珍在這方面也有自己的原則,不會輕易受其他人影響。
他舉例說,當年陳馮富珍在香港當衛生署署長時,香港的食品、藥品,很多都是從內地進口,“那個時候許多內地的蔬菜都達不到香港政府的目標,殘留的農藥嚴重超標,結果陳馮富珍也都果斷地禁止他們進口,而不是幫內地隱瞞?!?/P>
至于外界關注的另一點是臺灣一直希望加入世衛,陳馮富珍未來到底會用什么樣的態度去面對這個問題。
11月29日,陳馮富珍接受中央電視臺訪問時說,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有很明確的立場,這個政策從來沒改變——那就是說堅守一個中國的原則。
洪錦鉉認為,現時國際形勢下,若再有人提出臺灣問題,相信不用陳馮富珍“出手”,其它國家就會為她“擋駕”,陳馮富珍說出這番話,明顯也知道這一點。
他說,一年多以前,中國政府就跟世界衛生組織簽了一個備忘錄,這個備忘錄就是從具體專業方面讓臺灣的專家都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會議。
“在過去一年多備忘錄激活之后,取得相當好的成果,比較多的臺灣專家參加了世界衛生組織會議,可見對陳馮富珍來說,臺灣問題不會是一個大問題?!?/P>
外交發力
拋開圍繞陳馮富珍當選要面對的這些現實問題,我們來探詢陳馮富珍當選前的外交故事。
從陳馮富珍當選的外交角逐力來看,陳馮富珍是在擊敗墨西哥、日本、西班牙及科威特等強勁對手之后,才獲任世衛組織總干事的。
普遍的看法認為,她當選這個聯合國轄下最大的國際組織領導人位置,并一舉成功,除了她的個人能力外,還有“幸運”因素:她在國際舞臺上出現之際,正值中國有能力通過外交發揮實際性的影響。
洪錦鉉說,“為了陳馮富珍能競選成功,溫總理親函各國政要舉薦,吳儀副總理面授機宜、支持陳馮氏往34國游說、衛生部部長高強親赴日內瓦部署、中國駐瑞士使館、港府及其駐日內瓦經貿辦事處也共同努力。種種措施,才促成了陳馮富珍獲得高票提名、高票當選?!?/P>
11月初,北京舉行了“中非論壇”,國家主席胡錦濤和來自非洲的42個國家元首一一握手,這種“一國對一洲”的外交現象實為罕見。
中國宣布將免除非洲窮國100億美元的債務;在這次會議上,中國也向非洲介紹了陳馮富珍以及中國的態度。
幾天后,陳馮富珍在四輪投票后擊敗包括日本推薦的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地區主任尾身茂在內的對手。事后的分析說,非洲和亞洲的支持成為重要一環。
這證明了中國在多邊外交上的成功,經濟發展的中國開始展示力量,此前決定派陳馮富珍參選時,國家副總理吳儀就已表示:“中國會盡一切力量讓Margaret(陳馮富珍的英文名)當選?!?/P>
據一位接近中央政府的香港政壇人士分析,這次同意陳馮富珍參選,最主要的用意是希望借此傳遞中國的和諧外交理念,提升中國對外形象。
“在這方面,陳馮富珍獲選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就如中國發射一支香港火箭進入國際軌道似的?;鸺侵袊愀凵a,動力來自中國內地。這支火箭的用途,就是減少外國對中國的戒心,并把中國的和諧外交理念宣揚出去?!?/P>
陳馮富珍于11月9日當選世衛總干事后發表的首次演講之中,就提出了“和諧”是世衛組織憲章的核心,這一點與近年中國政府大力提倡和諧社會的理念正好不謀而合。
“我們工作的重點也是建立一個和諧的衛生世界。構建和諧世界與健康和安全密切相關,是人類追求的生活境界?!彼谥罗o中說。
“和諧”是中國領導人大力推出的理念,這一理念不僅在國內發酵,而且通過各種途徑向世界傳播。
有評論認為,陳的這番話,可以視為中國政府的理念,“陳馮富珍勝出后,正好可以為中國提供一個國際平臺,弘揚、證明自己主動承擔國際社會一分子的基本責任”。
崛起者的新角色
在分析家們看來,此次高調助陳馮富珍參選世衛總干事,也表明中國外交政策的適時調整,從相對的內斂,變得更靈活、主動、堅定、沉著。
確實,能展現2006年中國外交變化的,不僅是陳馮富珍的當選,也不僅僅是中國東盟峰會的召開,也不僅是APEC會議召開時,各國領導人愿意與中國領導人交往。
11月初的“中非論壇”,外界形容“這幾乎將非盟首腦會議改在了北京”。
發生在2006年中非間的故事和坦贊鐵路時代已不同,本報曾指出,中非關系出現了新的色彩,促成這一巨大轉變的,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從革命黨向執政黨、從革命者向建設者的轉變。
“正是這種轉變,使我們在非洲的角色變成了朋友加交易者、投資者?!敝袊裉焖_立的非洲政策,更是一種積極的、正向的,維護中國國家利益的政策。
2006年的另一大外交事件是,中日關系重新“發熱”,10月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造訪北京。
近年來,天安門前懸掛外國國旗次數越來越多,不過,懸掛日本國旗,5年來,還是頭一次。
幾乎所有評論都說,這次訪問是“歷史性的”。
中國決策層能夠如此迅速地調整對日關系,在中國獨特的政經背景下,需要勇氣和擔當精神,而這種擔當的背后無疑是一種理智和自信。
當然也有不和諧的聲音。
10月9日,朝鮮進行了核試驗,中國外交部第一時間表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無視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悍然實施核試驗,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堅決反對?!?/P>
“悍然”一詞在漢語詞匯中極為嚴厲,中國外交部的表態令世界震驚,這一表態極具顛覆性。有評論認為,在國際民意和中國傳統意識之間,中國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也是正確的選擇。
“悍然”,這一外交細節,恰恰是2006年國外交的亮點之一,這一亮點表明,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既對國際負責,也對自己的國民負責。
因此,在“負責任大國”的背景下,陳馮富珍的當選更顯水到渠成。
中國崛起的根據和證據
也許是一個巧合,在陳馮富珍當選4天后,國家電視臺播放了一部名為《大國崛起》的記錄片。
能夠在國家電視臺播放反映西方崛起的記錄片,一方面說明今天中國直面西方文明的信心與坦然,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國正在全球變革中,探詢自身位置。
記錄片引起了持續的討論,參與討論的不僅僅包括精英階層,還包括一般民眾,雖然這部記錄片事后被認為“沒有特殊政治背景”,但還是讓中國人熱烈地討論“崛起”的話題。
“中國憑什么崛起?”“中國崛起了嗎?”“中國崛起的根據在哪里?”
這是任何一個中國觀察家、任何一個中國問題專家都無法說清楚的問題,因為中國太復雜了。
確實,一方面,上海、深圳的摩天大樓高聳入云,城市中心的高尚住宅幽靜而美麗,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區依舊貧瘠而落后。
發展不均衡、貧富差距嚴重、經濟增長方式的調整舉步維艱。
我們是在最好的時代,還是最壞的時代,其實都不重要,因為我們在發展中,而且是在迅速發展中,關鍵是,中國未來要“最好”。
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同此前的十個五年“計劃”相比,此次綱要不單純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更強調社會政策,如增加就業崗位、重構義務教育格局、建設公共衛生和公共安全等。
2006年,我們還看到中央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通過政治、經濟、法律、行政手段約束地方政府領導人,以糾正部分官員不正常、不正確的發展觀、政績觀,以緩解社會矛盾。有評論人士認為,中國正在以自己的方式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避免“拉美病”的重現。
2006年10月15日,廣交會迎來百期盛典,廣交會曾是連通中國與外界的窗口。而從第101屆開始,廣交會的全稱將從“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
持續的貿易盈余和巨額的外匯儲備已經不適應中國經濟的均衡發展,現在到了需要“進口繁榮”的時候了。
這一切令人感慨世事變遷。今天的中國越來越眼花繚亂。陳馮富珍的當選似乎只是這一系列眼花繚亂細節中的一個飛快滑過的“瞬間”。
盡管住房、醫療、教育、社會腐敗、群體性事件、環境污染依然困擾著中國,但當“和諧”成為國家領導人的政治哲學,以人為本成為政府極力推動的行政理念后,中國將贏得一個值得期許的未來。
■資料
2006:中國的“第一”
外匯儲備
11月,中國外匯儲備已首次突破一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一。1978年中國外匯儲備僅有1.67億美元。1989年,也只有55.5億美元。1993年以后,中國外匯儲備飛速上升,1996年底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2005年底達到8189億美元。
電話用戶總量
截至2006年6月底,我國電話用戶總量已經達到7.91億戶,其中固定電話3.65億戶,移動電話4.26億戶,居世界第一位。
年初,信息產業部有官員稱,到2006年底網民人數有望達到全球第一位。
上海港貨物吞吐量
據上海市港口管理局2006年1月統計,上海港貨物吞吐量達4.43億噸,成為世界第一大港。
2006年12月10日,上海市委代理書記、市長韓正宣布,上海港的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000萬標準箱,列世界首位。
居民自有房擁有率
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長束克欣在《中國經濟周刊》2006年6月刊撰文稱,中國居民的住房自有率達到世界第一。中國城市居民住房自有率接近82%,在國外,城市居民擁有產權房比率最高的是美國,為68%,英國為56%,歐洲其他國家為30%~50%。
也有學者提出質疑,認為中國與國外的計算標準不同,而且中國城鎮居民住房的高自有率,很大程度上是當年突擊福利分房的產物。盡管如此,中國居民中涌動的購房熱情是有目共睹的。(姚憶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