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火藥味,沒有硝煙光伏談判背后的中歐貿易攻防
2012年9月6日,歐盟委員會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2013年7月27日,中國與歐盟達成諒解。這場持續近一年的紛爭,早已不再是純粹的商務問題,而成為困擾中歐的外交難題。
責任編輯:史哲 實習生 呂欣
中歐貿易摩擦。
編者按:2012年9月6日,歐盟委員會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2013年7月27日,中國與歐盟達成諒解。這場持續近一年的紛爭,早已不再是純粹的商務問題,而成為困擾中歐的外交難題。
中國加入WTO以后遭遇的最大一宗反傾銷案終于在2013年7月末及時剎住了車。
7月27日,中國與歐盟委員會達成協議,中國的光伏企業只需遵守價格底線和規模上限,就可以避免繳納歐盟的高額反傾銷關稅。這一協議將中止近一年的中歐光伏貿易爭端,并有望將和平維持到2015年。
據商務部統計,過去的10年間,中國總共遭遇了842起外國貿易救濟調查案件,涉案金額736億美元;而僅歐盟在2012年對中國光伏電池板發起的這次反傾銷、反補貼(“雙反”)調查涉案金額就高達204億美元。7月29日,外交部長王毅在會見來訪的盧森堡副首相阿瑟伯恩時稱贊這項協議“有利于世界經濟復蘇”。
隨著總理李克強2013年5月底首訪歐洲時的高調斡旋,這場最初鮮為人知的貿易糾紛演變成了舉世矚目的外交事件。盡管雙方隨后的貿易攻防不乏火藥味,但是最終,談判還是比“貿易戰”更具吸引力。
“中國政府不會坐視不管”
“成員國應該恪守自己的角色,這意味著不要和中國或其他國家進行雙邊談判。”
2013年7月29日,在協議達成后舉行的記者會上,歐盟委員會(歐委會)貿易委員卡洛·德古赫特(Karel De Gucht)不點名地批評了德國總理默克爾。
為了照顧本國業界和消費者的利益,這位歐洲的“鐵娘子”在中歐光伏貿易爭端的一開始就站在了中國一邊。
2013年5月底,李克強在德國訪問時,默克爾曾高調表態:德國堅決反對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關稅。在布魯塞爾同期訪問的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正部長級)、副部長鐘山也對德古赫特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