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技術如何“接地氣”?

美國有三萬多種民用產品是航天飛機的衍生技術和產品,如GPS、“太空食品”等。美國國防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美國在航天項目上每投入1美元,就可以獲得7美元的收益。為大量看似前途未卜的研究投資,從中收獲意想不到的成果,這正是NASA航天科技從“上天”到“落地”的方程式。

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郭琛

2013年3月17日,NASA的無人機合成孔徑雷達獲取了流經厄瓜多爾與秘魯的納波河發生洪水的可能性。這是美國NASA的航天技術直接改變人類生活的事例之一。 (CFP/圖)

編者按:載人巡天、太空漫步、萬里穿針……當世人為航天技術所創造的一個個奇跡驚嘆時,卻往往忽略了它的另一個身份——以前只有航天員才能享用的各類系統,應該可以成為老百姓觸手可及的一部分,成為航天技術成果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透過美國的航天技術走下“神壇”,狠接“地氣”,相信隨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的不斷發展,一定會提升國民經濟的科技含量,給中國老百姓帶來越來越多的實惠。

美國有三萬多種民用產品是航天飛機的衍生技術和產品,在航天項目上每投入1美元,就可以獲得7美元的收益。

“如果3D打印機真有用,我的‘郭’字倒過來寫。”郭臺銘不久前說了句最為絕情的話。

2013年6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以下簡稱NASA)的小企業創新計劃(SBIR),決定資助得克薩斯州的一家公司,用于研發3D食品打印機,據說,其技術可以被用于為長途飛行的宇航員提供食品。盡管其原型機現在還只能打印一個巧克力,但NASA還是愿意為這家公司提供12.5萬美元研發經費。

NASA“人傻錢多”?不。為大量看似前途未卜的研究投資,從中收獲意想不到的成果,這正是NASA航天科技從“上天”到“落地”的方程式。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1980年代末,霍普金斯大學的一位獸醫開發出一種可吞服的藥物,它可以監測動物的體溫。得知有這項技術,NASA的小企業創新計劃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