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補層出不窮,中央重審政策綠色補貼大起底

到2015年,中國對可再生能源領域的補貼額度將達到近1000億元/年,補貼資金缺口達到800億元。未來綠色領域的補貼資金量更大,如何籌措這么多資金?補貼額度到底定多少合適?這是統籌、協調和利益分配的問題。
我國“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的補貼方式是在缺乏嚴格監管體系下進行的——政府將補貼發放給企業,再由企業轉給消費者,這本身就給廠商和經銷商留下了操作空間。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龔君楠 趙盼盼

沒有補貼,中國綠色領域很難取得現在的成績,但補貼對象、補貼方式和補貼時間,存在很大問題。 (何籽/圖)

到2015年,中國對可再生能源領域的補貼額度將達到近1000億元/年,補貼資金缺口達到800億元。

未來綠色領域的補貼資金量更大,如何籌措這么多資金?補貼額度到底定多少合適?這是統籌、協調和利益分配的問題。

我國“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的補貼方式是在缺乏嚴格監管體系下進行的——政府將補貼發放給企業,再由企業轉給消費者,這本身就給廠商

綠色補貼亟需改革

是時候該重新審視綠色領域的補貼政策了。

為應對國際氣候變化和促進國內經濟結構轉型,過去六年中,中國政府對太陽能、節能家電、新能源汽車等綠色領域進行了大規模的財政補貼。

補貼是一種通過直接或間接的價格支持來降低消費者或生產者的成本的措施,綠色補貼被世界各國廣泛采用,發達國家主要采用市場化手段進行補貼,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則常用政府直接補貼的措施。

在中國,盡管補貼措施在各個傳統行業都有發生,但“綠色補貼”在顯得更加“天經地義”的同時,其在運行過程中呈現的問題也更加突出。

據財政部經濟建設司最新公告,僅2012年,中央財政安排979億元節能減排和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比上年增加251億元,加上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戰略性新興產業、循環經濟、服務業發展資金和中央基建投資中安排的相關資金,合計達到1700億元。

以節能產品為例,在推廣高效照明產品、高效節能空調,以及風機、汽車等產品的補貼上,2007年以來財政部累計安排中央財政資金超過400億元。

目前,多數補貼政策宣布告一段落。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2010年開始實施的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已結束試點,而節能家電的補貼也在今年6月1日結束。

最新的改革動向來自節能家電領域。

國家審計署6月最新公布的審計公告也指向了綠色領域補貼。審計公告稱,在財政部2012年6月起實施的節能惠民政策中,有八家知名企業騙取節能家電補貼近9062萬元,其中格力電器騙取金額最高,達到2157萬元。對屢禁不止的“騙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Ashley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