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如何監督監督者調查廉政公署前專員的啟示
近日,前廉政專員湯顯明被揭發公款吃喝金額超標,并為到訪賓客贈送超額禮物,引發香港社會嘩然。湯顯明事件引發了社會熱烈討論,事件亦嚴重影響到廉政公署的廉潔形象。在風暴襲來之時,廉政公署將如何修復信任,如何捍衛香港“廉潔之都”的形象?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呂欣
貪腐風暴近日籠罩香江,此次涉及的不是一般的政府官員或公職人員,而是為香港把守廉潔大門的廉政公署(ICAC)。近日,前廉政專員湯顯明被揭發公款吃喝金額超標,并為到訪賓客贈送超額禮物,引發香港社會嘩然。廉署更被曝出在2010年兩次宴請內地官員,人均花費達1100元(港元,下同),遠超廉署制定的每人450元的餐標限額。
湯顯明事件引發了社會熱烈討論,事件亦嚴重影響到廉政公署的廉潔形象。在風暴襲來之時,廉政公署將如何修復信任,如何捍衛香港“廉潔之都”的形象?
香港勝在有ICAC
香港廉政公署的成立要追溯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香港人口快速增長,社會發展迅速。由于人口不斷膨脹,社會資源未能趕及實際需求,助長了貪污歪風。市民為維持生計及盡早獲取公共服務,被迫使用“走后門”的方法。當時“茶錢”、“黑錢”、“派鬼”等各種代替賄賂的名堂層出不窮。在公共服務機構中貪污情況十分嚴重,如救護人員在接送病人往醫院前,向病人索取“茶錢”,病人要“打賞”醫院的亞嬸,才可取得開水或便盆。就連輪候公共房屋、申請入學,也要賄賂有關官員才能辦成。貪污風氣在警隊中更嚴重,受賄的警務人員包庇黃、賭、毒等各種罪行,社會治安、秩序受到嚴重威脅。市民雖飽受貪污的禍害,卻敢怒而不敢言,甚至被迫無奈接受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很長一段時間中,政府對此束手無策。越來越多市民對政府漠視此問題的態度公開表達激憤。20世紀70年代初,社會上匯聚了一股強大的輿論壓力,公眾人士不斷向政府施壓,要求采取果斷行動,打擊貪污。最后,一名外籍總警司的貪污案,令民怨升達沸點,政府不得不立即采取行動。1974年2月,香港廉政公署正式成立,一直以來通過執法、預防及教育“三管齊下”的策略來打擊貪污,在香港政府及廣大市民的支持下,令香港變成全球最廉潔的地區之一。
廉潔是廉政公署的核心價值。在過去將近40年的歲月里,廉政公署一直站在防貪肅貪的最前線,先后偵破了黎民佑貪污案、香港電話職員貪污案和中華汽車有限公司員工盜竊硬幣和行賄等大型案件,為廉潔的香港社會貢獻良多。ICAC一向在港人心目中占據著崇高的地位,“香港勝在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