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師生存策略進化論

1999年前,“大師”們斂財的手段無外乎兩種:忽悠大款的大筆資助,或發動群眾,積少成多。在涂建華看來,新一代“大師”的手段并沒有多少變化,只是迫于政治形勢,放棄了通過高調宣傳發動群眾的套路,專注發展政、商與演藝界高端人群。

責任編輯:葉偉民 實習生 楊寶璐 周洋馨 郭琛

嚴新穿梭于耶魯、哈佛、麻省理工,舉辦各色氣功活動;張宏堡去美國延續“皇帝夢”;張寶勝銷聲匿跡;更多識時務者解散團體,轉入“研究”。

新一代“大師”放棄高調宣傳發動群眾的套路,專注發展政、商與演藝界高端人群。

蘆溪縣“王府”的金色大門被強行推開,失去安全感的王林去了香港。

對“大師”而言,這不是個陌生的地方。1997年,中澳友誼發展聯誼會有限公司在此注冊,王林任董事,那段時間取得的香港居民身份成為落難時刻的庇護。

在“人體科學”最火熱的10年,王林完成了關鍵的轉變。他不再是1987年出獄時那個氣功師,提著音量調到最大的收錄放三用機,“要讓全世界知道自己出去了”。

這超前于他的同行。王林進軍商界的1997年,張寶勝還在表演“抖藥片”的老把戲;沈昌被科以重罰,但更瘋狂地推銷“沈昌科技”;剛結束勞改的胡萬林見到了“氣功作家”柯云路,造神運動的又一高峰行將崛起,“人體科學”熱潮正要退去。

事實證明,后來涌現的新一代“大師”都是這場叢林游戲的先知先覺者和幸存者。

最先被淘汰的

最先被淘汰的,是最晚意識到時移世易的人。

1990年代末,十余種偽氣功、特異功能組織被劃定為非法,一片眾聲喧嘩的廣闊市場自此消失。

這起始于1980年代“大師”嚴新首創的“帶功報告”,形形色色的報告會風行一時。老一代“大師”中最善于斂財的張宏堡甚至辦起“人體培訓學校”,學滿四期需花費兩三千元;僅1990年,聽過他“帶功報告”或參加過學習班的,就達800萬人次。

按照“人體科學”熱潮研究者涂建華的觀點,當時市場上光是活躍的功法就有數百之多,高調宣傳、吸引民眾是“大師”們不得不采取的競爭策略,但到了1999年,繼續高調顯然已不合時宜,“張小平、沈昌這些,都是盲目樂觀,最后進去了”。

張小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