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殺汶川地震“最牛志愿者”
在過度涌來的榮譽和追捧面前,汶川地震“最牛志愿者”陳巖走向了理想的反面,涉嫌詐騙走進鐵窗。對仍處于慈善啟蒙期的中國來說,陳巖之路揭示了一個暗藏著的 “工具化陷阱”:慈善變成一種世俗攀比而非內在的道德力量。
責任編輯:葉偉民 實習生 岳進祥
2008年5月15日,地震過后的四川漢旺。東汽中學救援現場,志愿者陳巖(中)。
編者按:在過度涌來的榮譽和追捧面前,汶川地震“最牛志愿者”陳巖走向了理想的反面,涉嫌詐騙走進鐵窗。對仍處于慈善啟蒙期的中國來說,陳巖之路揭示了一個暗藏著的 “工具化陷阱”:慈善變成一種世俗攀比而非內在的道德力量。
成名后,陳巖開始了包括人民大會堂在內的全國巡講,到哪里都會有領導陪同,一些房地產項目都請他去開盤,就連他的婚禮,都成為一次商業推廣。
陳巖站在七十多桌客人前,指著滿桌的飯菜拍著桌子大喊:“怎么這么差的菜!你們知道我是誰,知道我都請了誰來嗎?”
“英雄熱”散去,陳巖卻無法回歸普通人的生活。“(消費檔次)下不來了。”
2013年8月12日,在陳巖涉嫌詐騙被拘2個月后,律師蒲虎在德陽市看守所見到了他,“很憔悴,下巴長滿了白胡茬”。
蒲虎很難將眼前的落魄男人與曾經的“最牛志愿者”聯系起來。在四川德陽,陳巖曾經是整座城市的明星,汶川地震期間他因救出29名被困者一舉成名,他的頭像被印在大幅公益宣傳海報上,以他為副隊長的四川省應急志愿服務總隊仍服務于街頭巷尾。每當出現災難,新聞中一定出現他的名字以及那句“我正在趕去現場的路上”。
這個道德模范的形象被動搖于2011年10月,一封匿名網帖揭露陳巖“吸毒”和“包養情人”。近一年后,陳巖又被舉報騙取一名德陽市民12萬元。2013年6月8日,陳被警方逮捕。
“我被榮譽綁架了,成了另外一個人。”成為英雄5年后,41歲的陳巖在鐵窗內這樣回望他的人生。
“英雄”
陳巖的老家在看守所100公里外的大英縣智水鄉斬龍埡村,被當地譽為“英雄故居”的陳巖家夾在幾棟簇新的紅磚房中間,破敗而寥落。陳巖的母親周大娘已經年過七十,得知兒子消息后,頭發花白的她坐在門邊望著村里大路的方向一遍遍地嘆著氣,身邊是陳巖沉默的繼父。
在這個不過寥寥數百人口的村子里,村民們正議論陳巖命運的陡變。他一直是村民們心中的英雄與榜樣,成名后村民們更將致富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盼望著他能發揮“巨大的能量”。
“總說大話,還好張揚,看起來讓人沒底。”這是村民們回憶盛名之時的陳巖的一致反應。
二十多年前,陳巖走出這個村子時只是一個苦覓出路的普通青年。一直到2008年,鄉親們突然從汶川地震的電視直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