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恒天然
2013年8月2日,恒天然集團上報其生產的濃縮乳清蛋白粉被檢測出肉毒桿菌。盡管早在四個月前,恒天然已發現異常,但涉事企業始終沒有收到“任何的警示”。是誰第一個發現了恒天然濃縮乳清蛋白粉中有肉毒桿菌?又是誰為恒天然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廖鈺嫻 趙盼盼
近年來,“奶霸”恒天然呈現雙面形象:一面宣稱是天然、安全的新西蘭乳制品代表,一面卻事故不斷。
是誰第一個發現了恒天然濃縮乳清蛋白粉中有肉毒桿菌?又是誰為恒天然保駕護航?一向低調的恒天然為何會改變全球戰略?是什么原因讓它成為全球“奶霸”?
深夜急電,玄妙細節
在這個酷熱的8月,外資企業高管像往常一樣享受著悠長假期,而恒天然集團的一通“深夜急電”改變了一切。
簡單點說,恒天然集團——全球最大的乳品原料供應商、新西蘭最大的乳品合作制企業、中國乳業迄今引入的最大的外商投資企業——出事了。
2013年8月2日,恒天然集團(下稱恒天然)向新西蘭政府上報其生產的濃縮乳清蛋白粉被檢測出肉毒桿菌,達能、娃哈哈、可口可樂、雅培等國際巨頭食品企業均受波及。
事實上,早在四個月前,恒天然已發現異常。但在漫長的緘默期,涉事企業始終沒有收到“任何的警示”,僅比公眾早幾個小時獲悉事故。
“我們感覺像只替罪羊被突然拋了出去。”一位涉事乳企高管說。據悉,相關乳企與恒天然合作條款中一直有防范原料質量風險的及時告知義務。
恒天然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認為,他們迅速行動、開放透明,“在一周時間內就把一個潛在的全球食品安全威脅控制住了。”
玄妙的是,其中一家涉事公司高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此次肉毒桿菌的發現,并非恒天然自查的結果,該公司在數月前奶粉質量檢測時發現了亞硫酸鹽還原梭狀芽孢桿菌(SRC)異常,倒逼恒天然進一步排查原料菌落指標,最終發現問題。
恒天然并未正面回應上述問題,只是委婉地說,他們是在對一個客戶的產品進行常規檢測時發現上述問題。
“三鹿事件已經給恒天然上了沉重的一課,它將再也不會允許自己失去對食品安全的控制和召回的權力。”新西蘭林肯大學農業管理系的基思·伍德福德(Keith Woodford)教授如是解釋。2005年,恒天然收購三鹿43%股份。
這次,恒天然確實完全掌握著信息發布權——發出第一次公告后,恒天然又加急第二次補充公布,合作伙伴們只能跟著修正應對方案。
雅培成為了第一個“中槍者”。8月5日,恒天然公司CEO西奧·史畢根斯在道歉發布會上留下了一個不愿公布姓名的“神秘客戶”。媒體隨即推測是雅培公司。
而8月14日,恒天然的公關公司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雅培就是這家沒有名字的客戶。
“從時間上看根本不可能,雅培沒有隱瞞。”雅培公關負責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恒天然8月2日第一次傳遞給他們的信息是,“雅培沒有問題”。兩天之后,恒天然再度通知“雅培可能受到影響”。隨后,質檢總局發出召回通報,但8月12日,質檢總局已確認召回的產品安全。
這起撲朔迷離的事故中,有待確認的細節還有很多。比如,至今無人解答&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Ash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