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險制度熱的冷思考
在中國當前討論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人們常常提到應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作為配套措施,甚至以此為撬動中國金融改革的戰略支點。這確實能起到一些積極的效果,但這種國家隱性擔保如果顯性化,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應該綜合權衡。
責任編輯:舒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張玉潔 王雙紅
有望出臺實施的存款保險制度意味著居民在銀行的儲蓄將受到專門存款保險機構的保障。圖為一路人從銀行、保險、金融機構林立的陸家嘴走過。
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并非保護小儲戶的唯一辦法,反而可能強化銀行的特權。這種國家隱性擔保如果顯性化,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應該綜合權衡。
在中國當前討論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人們常常提到應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作為配套措施,甚至以此為撬動中國金融改革的戰略支點。這確實能起到一些積極的效果,包括支持地方性銀行進而為地方性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支持、減輕銀行破產對社會的沖擊、防止擠兌蔓延等。
但是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也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當前很多論述過分夸大了它的作用,而很少注意到其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因此,在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之前,在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呼聲之中,筆者認為有必要對存款保險制度的認識誤區進行澄清,對存款保險制度的不利影響給予分析。
隱性擔保顯性化的風險
存款保險制度可能會刺激銀行更愿意“賭博”,讓儲戶過度關心利息而忽略安全,讓監管成為多頭管理的“三不管”地帶。
為什么需要在中國推行存款保險制度?目前最流行的說法是,現在的銀行有國家隱性擔保,這樣會產生道德風險,所以必須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這里的邏輯令人難以理解:隱性擔保有道德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Ash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