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給錢不行,還得讓地方自己收”——訪國家稅務總局前副局長許善達

國家稅務總局前副局長許善達認為,1994年稅制改革和分稅制運行二十年了,非常成功。中央擺脫了對地方財政的依賴,逆轉成地方需要依賴中央了。但現在地方對中央的依賴又太高了,支出的40%要中央給錢。省長要干什么事兒,花錢40%要等財政給錢,中央不及時給,這事兒就干不成了。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自從1994年實行分稅制以來,地方政府越來越依賴中央的轉移支付。圖為2009年中央與地方財政收支及轉移支付關系。 (何籽/圖)

錢少了不行,地方支出解決不了;光給錢也不行,得讓地方自個兒收,降低對中央的依賴。這兩條必須都滿足,中央只控制必要比例。

那是一場體現了政治智慧的改革

南方周末作為參與了1994年分稅制改革的人士,你如何評價那次改革?

許善達:1994年分稅制改革,我認為是符合當時的實際的。當時談不攏的事情,是靠政治智慧渡過難關的,最后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朱镕基同志的決策體現了政治智慧,這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當時改革雷厲風行是逼得沒辦法。中央財政收20%多,地方財政70%多,中央已經沒有錢了,中央財政依賴地方政府,當時的財政格局已經影響中國的政治經濟體制了,不改不行。

黨內先開了政治局會議,決議要改事實上的財政承包制為分稅制。地方省委書記不能說不改,對方案有什么要求可以談。最后的方案和最初的方案變化很大,基數變了,很多細節都變了,最后事情決定下來,都是镕基同志拍板。

當時為了分稅制,工作團去了16個省。我去了15個,只有安徽省沒去。到各個省去,介紹分稅制方案,在稅制改革(主要是在第二產業實行增值稅)的基礎上,保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基數,今后增值稅的增量中央多拿。中央地方75∶25分成,中央增長的部分1∶0.3返還地方。把這些政策一個一個跟省里談。

地方政府要考慮地方利益,中央政府拿增量它不反對,但是要考慮利益怎么能多一點。各個省份不一樣,一個一個談。比如新疆資源稅歸地方,但跟廣東談就沒有資源稅的問題。但有的省說,別75∶25了,五五分成或者直接給我——這個就不行,全國統一增值稅分成的比例。

南方周末為了推行分稅制,采取了怎樣的改革策略?

許善達:比如?;鶖?。財政部稅務局和地方對賬,看基數是不是保了,甚至還讓一點,讓他覺得占了好處。

存量給地方讓了好處,但增量值才符合我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Ashley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