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把脈】利益當前,你的良心呢
良心是什么往往顯現在具體境遇的故事里,而不在哲學家、倫理學家的論說中。例如,如果有些話說出來可能有風險,會跟自己的利益過不去,但還是要說出來,那便成為一個良心行為。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劉偉峰
如果說出來有風險,但還是要說出來,那便成為一個良心行為
因為在社會中好管閑事,“公知”毀譽參半。這就像一個人面對社會中不公正的事情,站出來仗義執言,往往會招致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一種是贊嘆他的良知和道德勇氣;另一種是指責他利用事件作秀,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后一種反應從“利益”來解釋人的行為,包含著這樣三個信條:一、人沒有不計算自己私利的,所以這個人也不能例外。二、私利與良心是絕然排斥的,只要有私利就不能叫良心。三、既然人人有利己之心,那就人人無良心,良心只是子烏虛有、自欺欺人的東西。這種對理性的犬儒主義和虛無主義很有市場,因為它使那些不能憑良心做事的人有了合理解釋,大大減輕了心里的不安,不安說明他們還有良心,至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