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精選】蘇州園林里的生態理念
我到過意大利的很多古城,在意大利時常常感嘆于其建筑雕塑之輝煌??稍谔K州園林里以生態的視角去欣賞時發現,我們先人居住的環境要的不是裝飾而是與自然的貼切。園子里的每一個細節,都能看到追求的是把自己置身于山水之中,自然之中。人只是大自然中的成員之一。
2012年“十一”,是有史以來最長的一個假期。生態學家自稱“80”后導游小姐的徐鳳翔早早就期待著和綠家園熱愛大自然的朋友們一起,以生態學家的眼光走進蘇州園林和蘇州濕地。
生態游,在徐鳳翔看來可用六個字來概括:行、觀、學、思、教、保。古城蘇州是以水為城,以水為家。有人說那是東方的威尼斯??晌覅s想,什么時候在威尼斯能聽到這樣的比喻:這是西方的蘇州。
小富則安
蘇州的山塘街是一條典型的水巷,當年河上裝載著茉莉花、白蘭花及其它貨物的船只來來往往,游船畫舫款款而過。這里的房屋沿河有石級,婦女們就在河邊洗衣洗菜。那時有些商販還搖著小船在河中做生意,賣米、賣柴不消說,還有賣點心、小吃、油鹽醬醋的。住在樓上的也不須下樓,只要用繩子把盛東西的籃子吊下去,就可以買到你需要的東西。早上是水八仙,蓮蓬,菱角。下午是繡娘們的織品……
當年這種生活,一定有人認為那是過去,是落后,商品顯然不豐富呀。當然也會有人認為,那是多浪漫的情調。而說著一口吳儂軟語的蘇州導游小黃稱這為“小富則安”。
小黃不讓我們叫她導游小姐,讓叫黃姑娘,或黃丫頭。她說在蘇州,小姐是大戶人家的女兒。這位地地道道的蘇州姑娘,問我們知道蘇州有多少娘。我們中有說:船娘、蠶娘、繡娘、茶娘,黃姑娘說還有蚌娘,就是養珍珠的姑娘。淡水養珍珠在蘇州已經有了2500年的歷史了。我們這的女孩子皮膚好,和使用珍珠是有關系的,這就是我們這里的人與自然,黃姑娘說。
黃姑娘用吳儂軟語和我們拉著她從小到大的家常生活。一年四季,春天吃枇杷、梅子;夏天吃楊梅、桃;秋天有葡萄、石榴、桔子……所以,在蘇州,水果也是人們除了天氣的變化對季節的判斷。喜歡吃什么的,就盼著那個季節的到來。
蘇州的梅雨雖然不那么招人喜歡,那個潮是真的被子會出水??善莻€季節有香雪梅,有梅子泡出來的酒。雨天不出門,坐在家里喝幾盅。還有,梅雨雖然會讓被子出水,可家家養的蠶寶寶吐的絲,又成了隔潮的蓋被。
黃姑娘還說,姑娘出嫁時,沒錢的也要陪上三床絲棉被。被子是一輩子的諧音。蠶絲被喻意是纏纏綿綿一輩子。三床,夫妻一人一床,還有一床要壓箱底留給兒子用。蠶絲做的被子孩子尿了也不會有印跡,有錢的人家就要陪6床、9床了。那時,家里生了女孩子要在院子里種兩棵樟樹,女孩出嫁陪嫁的箱子就用她出生時種的樟樹做成。
到了冬季,陰陰的天,濕濕的屋,人們早早就鉆進了絲綿被子中。這慵懶的生活,也成就著水鄉人小富則安的性格。
山塘街是古蘇第一名街,是一條有著1100多年歷史的古街。一條街的生命力如此之長,和小富則安一定有關。黃姑娘認為。
什么叫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什么季節吃什么水果,有梅雨就有梅子酒,就有絲棉被。曾經的蘇州,這不就是老百姓天天過著的日子。我在云南的高黎貢山采訪時曾聽生態學家說,哪兒有毒蛇,不出三步遠就會有解毒的植物。那是大自然的安排。而在江南水鄉,想當年這里的人們找到了順應自然的生活方式,才使得這個城市至今留人長住,還供人游覽。
可是,今天蘇州水鄉的稱謂,和曾經水鄉的意義,還有多少相同呢?大棚,倉儲,給按季節吃的水果又留有多少余地,這是進步還是倒退時間?
《隨筆》2013年第4期 出版:《隨筆》雜志社
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
生態學家徐鳳翔說,蘇州園林之所以有著持久的生命力,和每一個園林都有自己的故事有關。
滄浪亭始為五代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