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揭秘】“電磁獵人”——中國信息作戰部隊揭秘
與詭秘的電磁波較量二十多年,南京軍區信息作戰部隊某部團長周謀和戰友自稱是“獵波人”。它是誰?在哪里?來做什么?僅憑聲音判斷,這群經驗老到的“獵波人”就能對目標大致做出判斷。
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岳進祥
信息作戰部隊某部團長周謀(左一)帶領攻關小組檢測裝備。
它是誰?在哪里?要來做什么?聽一聽“嘟嘟嘟”的聲音,操作員就能大致判斷出目標的情況。
偵察也是作戰,干擾也是殺傷。信息作戰部隊作為獨立兵種,已經成為現代戰爭中的殺手锏。
東南沿海,是看不見的電磁波的密集世界。
在周謀的世界里,這些電磁波看得見,也摸得著。周謀是南京軍區信息作戰部隊某部團長,也可能是兩百多萬中國軍人“出鏡率”最高的一個。
他所在的部隊長年活躍在特殊戰場,頗像影視劇《暗算》中的情節:一群深居簡出者,耳機永遠戴在頭上,“靠著耳朵打江山”,不斷截獲對方的無線電通訊,嚴控誤報、漏察。一個群體的喜怒哀樂、榮辱浮沉便隱匿在跳躍的波譜之中。
2013年夏季征兵海報上,周謀作為“獵波人”的代表現身公眾視野——高個頭,大方臉,一位戴著金邊眼鏡的上校在低頭沉思。
“靠耳朵打江山”
與詭秘的電磁波較量二十多年,周謀和戰友自稱是“獵波人”。
周謀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這支部隊擔負著控守“電磁國門”的戰備值班任務。“獵波人”的任務就是透過電磁迷霧,截獲各類作戰目標。“出現即發現,發現即判明”是對他們的基本要求。
《暗算》中的通訊對抗,只是無線電偵聽的最初形態。
現實世界中,經典的“暗算”當屬1904年的日俄戰爭,雙方利用無線電設備竊聽艦艦和艦地之間的通訊,以獲取情報。當然,早期的無線電臺很少,而電臺總是和軍隊指揮機關在一起。因此,英法在一戰期間就投入使用無線電測向機,用以偵測軍隊集結的位置。
“打信息戰,打的是武器,更是觀念。”周謀看來,類似《暗算》中的情節都是零打碎敲,已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信息作戰。
“獵波人”的耳朵隱藏在海島或深山。值班機房內,各種設備不斷傳來“嘟嘟嘟”的聲音,儀器屏幕上波譜在飛快地跳躍,幾名士官緊盯著屏幕。
它是誰?在哪里?來做什么?僅憑聲音判斷,這群經驗老到的“獵波人”就能對目標大致做出判斷。
2012年的一天,屏幕顯示有不明飛行物逼近東南沿海,操作員員聽到信號,立即做出判斷:是戰斗機,型號不同,一批兩架。
“全年全天候的值班,越是春節假期越忙碌,敏感期內各種勢力經常會來湊熱鬧。”總工程師陳本章來自山東即墨,他最擔心的是,戰備值勤時出現漏報、誤報等異常情況。
尷尬時刻也的確有過。前幾年,某方大型偵察機最初飛行時,多家單位都誤以為是民航飛機,畢竟偵測得到的波譜與民航機太相像。周謀所在的部隊發現,目標多次在夜間升空,正是這一并不符合民航機的規律,才逐步揭開偵察機的神秘面紗。
一旦出現異常情況,戰備值班部隊有著整套的處理程序:首先,收集目標的外在信息,按周謀的描述說,這就像是在收集一個人的體貌特征,“聲音、體重、身高統統記下來”。緊接著,要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