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證券:一厘錢套利撼動股市
因追逐1厘錢引發的套利交易,讓量化交易這種金融創新的機構密室游戲進入公眾視野。隨著金融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資本市場日益進步的生產力對落后的生產關系造成挑戰。光大烏龍事件依然疑云籠罩,只有更加透明與公開的處理,才能理清創新中帶來的新問題,并建立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
責任編輯:舒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張玉潔 王雙紅
因追逐1厘錢引發的套利交易,讓量化交易這種金融創新的機構密室游戲進入公眾視野。
隨著金融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資本市場日益進步的生產力對落后的生產關系造成挑戰。
光大烏龍事件依然疑云籠罩,只有更加透明與公開的處理,才能理清創新中帶來的新問題,并建立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
2013年8月20日,剛剛復牌的光大證券(601788)被110萬手賣單牢牢地釘在了跌停板上。
頭一天,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宣布,對光大證券自營業務的股指期貨交易采取限制開倉措施。而南方、申萬等多家基金均大幅下調光大證券的估值,最高下調15%以上。
因為8月16日,光大證券一次“烏龍指”事件,讓整個A股和股指期貨市場呈現出幾十年難遇的“奇觀”。18日,證監會已正式決定對光大證券立案調查,并根據調查結果“依法做出嚴肅處理”。
在短短數分鐘內,以“金融創新”而聞名金融圈的光大證券跌倒在自己的創新模式之下,更為資本市場帶來了濃重的不確定性。
“這個事件估計會改變很多創新產品的推出節奏。”8月18日晚上,一位證監會官員在電話中向南方周末記者說道,“上交所昨天本來有個個股期權的會議,但出了光大事件后會議臨時改變了主題。”
而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則在微博中寫道,正如動車事故帶來的高鐵降速一樣,股市也有必要對量化交易等創新模式進行“限速”,很多激進型的快速交易創新會延后甚至取消。
這一切轉折,都來自8月16日的短短兩分鐘。
一厘錢套利引發的“血案”
兩分鐘內,影響股市大盤指數的指標股幾乎“秒封漲停”。但市場人士根據始作俑者光大證券事后公告的下單時間查詢當時的市場情況,發現光大在那次套利交易中只有“一厘錢”的差價空間,扣掉各項成本后很可能是虧損。
2013年8月16日上午11點,開市兩小時后的股市顯得頗為平淡。
“因為股市清淡,機會不多,我上半年幾乎把所有資金都轉到商品期貨市場中去了。”一位投資機構操盤手向南方周末記者描述,他開著股票行情,但因為當天是股指期貨推出后的第一個“末日輪”(指期指交割日恰逢周末),他一直忙著操作期貨交易盤,“然后一回頭就看見一幅千載難逢的盤面”。
“我的媽呀,這是要發??!難道大牛市、大行情來了?今天要出什么利好?”他回憶,幾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根據證券信息提供商大智慧的交易終端信息顯示,從11點05分31秒開始,短短兩秒鐘內,大盤權重股中石化的股價被連續二十多筆、合計高達十余萬手不斷躍升的成交買盤迅速推高了近8%;11點05分54秒開始,同樣是兩秒鐘內,兩市第一大市值股工商銀行被巨額成交拉升至漲停位。很快,包括光大銀行、中國銀行在內的33只股票“秒封漲停”。
一分鐘后,另一個交易市場中的股指期貨迅速飆升,兩分鐘內上漲70點,主力合約迅速沖高至2390點。一時間股票和期貨論壇內驚呼四起,“史上最大爆倉”的傳聞隨即蜂擁而出。
“會不會敲錯了?”上述操盤手入行十余年,那一刻,他下意識地感覺不對。指標股全部漲停,歷史上從未出現過。
“即使敲錯了,也應該會被系統攔截。”他覺得訝異。就在投資者和股評家們四處搜尋“重大利好”的源頭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Ash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