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病養生“候鳥人”,投資建房小老板魔幻長壽鄉
每天大量候鳥人憑著月卡進入百魔洞,有的在石頭上打坐,有的裹著毯子,躺在石頭之上。這被稱為“磁療”。面對洶涌的人流,巴馬,這個全國貧困縣也被激活了巨大的發展沖動,養生旅游已成當地GDP的春藥。而原本作為長壽秘訣的生態,正承載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廖鈺嫻 李一帆
大量候鳥人在百魔洞“磁療”。
每天大量候鳥人憑著月卡進入百魔洞,有的在石頭上打坐,有的裹著毯子,躺在石頭之上。這被稱為“磁療”。
自2009年以來,已有22人在百魔洞附近河流溺水而亡。但這并不能阻止用水“治病”的人們。
面對洶涌的人流,巴馬,這個全國貧困縣也被激活了巨大的發展沖動,養生旅游已成當地GDP的春藥。而原本作為長壽秘訣的生態,正承載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啊~啊~”,幾聲撕心裂肺的吼叫在雞鳴前劃破坡月村的夜空。人們早已熟悉,那是一個病人疼痛難耐的吼叫。
坡月村位于世界五大長壽鄉之一的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的長壽帶上。原住民不得腫瘤,醫院里病人寥寥。
那個病痛難耐的病人并非原住民,而是外地人。近年來,隨著當地政府的招商宣傳、媒體的報道,巴馬原本獨特的陽光、空氣、水、地磁、飲食被賦予治病的魔力,吸引大量外地病人和養生人涌入。有的來了,走了,不再回來;有的每年都會來此生活幾個月;有的則拖家帶口,長住于此。他們被統稱為“候鳥人”。
面對洶涌的人流,巴馬,這個全國貧困縣也被激活了巨大的發展沖動,養生旅游已成當地GDP、官員政績的春藥。而原本作為長壽秘訣的生態,正承載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不一樣的空氣、水和陽光
“福壽居”銷售經理陳康泰坐在百利度假山莊的大堂里,透過玻璃墻觀察來往行人,凡是看見駐足的游人,他便出來推銷“福壽居”,這是一棟在建的酒店式養生公寓。
“臨河的,40多平方米,17萬元;朝北的,9萬元;使用權20年。”陳康泰說。
這條連接坡月街和百魔洞的公路,長約兩公里,從早到晚,轎車絡繹不絕,車牌多為粵、鄂、渝以及桂等等。破損的水泥路上整天灰塵飛揚,但這并不能止住行人的腳步。
在百魔洞洞口,每天上午10點鐘以前和下午4點鐘以后,數百候鳥人聚集于此或跳舞或靜坐吸氧。還有人在洞口附近的盤陽河里游泳。這水被認為是治病的“藥湯”。
2013年5月份,一名候鳥人于此溺亡。6月15日,當地政府在百魔洞附近的河邊建設圍欄禁止游泳,并提示:自2009年以來,已有22人在此溺水而亡。但這并不能阻止用水“治病”的人們,甚至有人把“從此不準下河游泳”警示牌中的“不”字剔除了。8月5日又有一名候鳥人溺亡。
百魔洞是一個天坑,現已被開發成旅游景點,來此療養的人們花300元購買月卡,分單雙日進入洞內,吸氧或者磁療。對于本地人而言,百魔洞只是一條日常生活的通道。當地導游稱,百魔洞原叫百么洞,“百么”在壯語里是山泉水的意思。但在外地人眼中,百魔洞是一座神奇的洞穴,能治百病,故改為現名。
巴馬的宣傳材料稱,百魔洞內每立方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Ash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