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說書人不叫“老板”,叫先生 劉立福說“包公”說“聊齋”

書場里什么人都有,少爺、老頭、玩鳥的、下棋的,聽一段書接茬做買賣的……有人想聽熱鬧、有人想聽包袱、有人想聽故事、有人想聽道理……劉立福學的是師爺、父親的,上臺一搭眼,就知道臺下想“吃”什么。想吃什么,就得喂什么。

責任編輯:李宏宇 袁蕾 朱曉佳 實習生 肖妍琳 葛佳男 龍健 張宇欣

劉立福說師爺陳士和、 父親劉建英是 “朱砂”, 自己只是 “紅土面子”。陳派評書最擅長 “聊齋”, 劉立福把它當 “人間書”, 可“聊齋” 從1950年代就成了禁忌, 一直禁到21世紀初。 (戲劇展供圖)

書場里什么人都有,少爺、老頭、玩鳥的、下棋的,聽一段書接茬做買賣的……有人想聽熱鬧、有人想聽包袱、有人想聽故事、有人想聽道理……劉立福學的是師爺、父親的,上臺一搭眼,就知道臺下想“吃”什么。想吃什么,就得喂什么。

從藝六十多年,評書藝人劉立?;径荚诩议T口說書。遠一點,他去過武清、小站,再遠,到過沈陽,大部分的時間,就在天津的茶樓、文化館說書。滿座兒300個觀眾。

2013年8月4日,首屆天津西岸·“馬三立”城市舞臺戲劇展開幕,精瘦、駝背的劉立福從天津大禮堂的側幕上場,灰布長衫,灰白的背頭絲絲不亂。九十歲的老爺子要對小兩千人“使活”,而活兒是他以前從沒使過的“包公案”之《烏盆記》。

燙金的四個大字“墨殼原態”,懸掛在紅絨布的幕遮上,好像當晚演出的大標題。“墨殼”是舊時木匠用的墨線盒,后指口頭文學的“老本”——前輩藝人的表演,好比木匠拉出的墨線,后人“量活”要照著墨線來,因循舊制、移步不換形。

“墨殼”《烏盆記》是導演馬千的創意。1949年之后被禁了很久的《烏盆記》是馬千聽的第一出折子戲。起初聽于魁智的唱,后來對充滿魔幻感的故事著迷:絲綢商人劉世昌雨夜投宿趙大家,趙大夫妻謀財害命,劉世昌尸體剁碎,燒成灰,和泥一起做成烏盆。賣柴老漢張別古到趙家要積欠已久的柴錢,趙大耍賴,將烏盆擲給張別古抵債。劉世昌的冤魂聚在盆上,烏盆開口講話,讓張別古替自己鳴冤。張別古把這樁奇案帶到包公面前。

馬千用“首、頷、頸、尾、跋”歸攏整場演出:前跋福星、壽星“跳加官”——這是舊時戲樓開業的時候,才能看到的老例。尾由大紅官衣的小生和鳳冠霞帔的旦角謝場。首是相聲《猜戲》;頷是評書《包公案》;頸是京劇《烏盆記》。首、頷、頸之間有檢場:一個高挑、敞亮、流利的男聲在側幕報:“有請馬志明馬老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