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贏者通吃的新傾向
如今贏者通吃的原則逐漸流行。在娛樂界,選美成功,便可作演員;能作演員,就自然會唱歌;各種“好聲音”節目里的業余歌手常勝過專業演員。在大學里,也流行“學而優則仕”——稍有成就的,便獎以管理職位。朋友間開玩笑,常說官大學問就大。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劉偉峰
人皆有所能有所不能,亦當有所為有所不為。資源不宜贏者通吃,以給更多人機會和選項
在電視節目“動物世界”里,有一個生物鏈的基本準則,說萬事萬物皆有關聯。歷史亦然,各事多不相同,然而相通。故我一向主張做學問不必畫地為牢,太嚴守邊界。不過,荀子曾說:“人之百事,如耳目鼻口之不可以相借官也。故職分而民不探,次定而序不亂。”分類和分工,是人類一個非常重要的創造。個體或群體的人,皆有所能有所不能,故亦當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這樣的規則,很晚才打破,此后才開始形成并逐漸流行著贏者通吃的原則。至少在娛樂界,香港可能是個創始的地方,基本上有一技之長者很快就顯出多技之長(例如選美成功,便可作演員;能作演員,就自然會唱歌)。好萊塢的影視界,或受行會傳統影響,從導演到演員,電影與電視基本是兩個群體(近年也在松動)。外國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