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戰爭里的拆彈部隊
這是一支在緊急時刻拆除環境炸彈的“部隊”,他們一旦失敗,可能數百萬人的健康將會陷入危機。這支隊伍見證了中國環境應急篳路藍縷的十年。如今,他們的行動已不滿足于“拆彈”:僅僅應急并不能拯救中國環境問題。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龔君楠 趙盼盼
華南環科所副所長許振成在龍江(左二)鎘污染之后進行評估工作。應急之后的風險評估,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這是一支在緊急時刻拆除環境炸彈的“部隊”,他們一旦失敗,可能數百萬人的健康將會陷入危機。
這支隊伍見證了中國環境應急篳路藍縷的十年。如今,他們的行動已不滿足于“拆彈”:僅僅應急并不能拯救中國環境問題。
虢清偉有個外號:拖拉機。這是兩歲半的女兒取的,因為父親允諾她的事總是拖拖拉拉,無法兌現。
這位經常突然出差的父親,身份是環保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應急技術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應急中心)副主任。
冗長的單位名稱,簡單來比喻,這是一支“拆彈部隊”,一支在緊急時刻拆除“環境威脅炸彈”的部隊。他們一旦失敗,可能數百萬人的健康將會陷入危機。
“應急,我們是被逼的。”華南環科所(以下簡稱華南所)所長岳建華說,他在華南所及之前任環保部華南督查中心副主任期間,就處置過多宗突發環境污染事件。2005年迄今,我國這類事件進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密集高發期,平均每2天就會發生一起,其中約70%為水污染,其次為廢氣、固體廢物、噪聲等。
應急變成了環保部門的日常工作。
這是環保部直屬單位中唯一開展“應急”與“風險”研究的專業機構,參與了近40次應急處置,而他們也是我國重大突發環境事件的見證者。
“河上的戰爭”
“沖鋒號”經常是一通電話鈴聲。
時間撥回到2012年1月22日,除夕。華南所副所長許振成剛回到海南老家,電話響起:“廣西出事了!”
“是龍江嗎?是河池市嗎?在拉郎水庫附近?”他接連追問,全部命中。這是2012年一次嚴重的水污染事件,龍江拉浪水庫鎘最高超標八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Ash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