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軌熱的軌跡與邏輯
經濟增長的腳步一慢,城軌就進入建設高潮。中國批準城軌項目的時間表,描繪的正是這樣一條軌跡。因為全部資金都要地方籌集,城軌成為一種長久的痛苦,2012年國家發改委批復的項目,有四五條線路至今沒有開工,但許多城市依然熱情地投入新的一輪城軌建設高潮。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越來越多城市,加入了中國“城軌俱樂部”。圖為2012年12月31日,廣珠城軌全線開通,不過這條線路目前即使是滿員甚至超員,也依然虧損。
經濟增長的腳步一慢,城軌就進入建設高潮。中國批準城軌項目的時間表,描繪的正是這樣一條軌跡。
因為全部資金都要地方籌集,城軌成為一種長久的痛苦,但許多城市依然熱情地投入新的一輪城軌建設高潮。
在城市地底或者高架上修軌道交通,正在成為經濟增長放緩時政府手中的一個刺激工具。
2013年8月,蘭州與重慶的城市軌道交通(以下簡稱城軌)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分別獲當地發改委通過,這是城軌審批權下放后首批獲得通過的項目。
三個月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要求下放一些審批事項給地方,隨后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在2013年7月下放了包括城軌建設在內的5大交通審批權限。
這只是城軌熱的最新延續。從2012年下半年起,國家發改委已經開始頻密批復城軌的規劃和可行性報告,至今已經批準超過40個有關項目的申請,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國家發改委上一次集中批復城軌申報,出現在2008年下半年并加速于2009年,那段時間一共批準通過了超過20個申請——當時正好處在金融海嘯之后“四萬億”刺激計劃出臺時段前后。
城軌與經濟增速的雙人舞
2008年金融海嘯之后,以及宏觀經濟出現“二次探底”危機的2012年至今,中國城軌建設連現兩次高潮。
中國的城軌建設熱潮,正隨著最近的兩次經濟“危機”到來。
1965年,北京開工地鐵1號線,這是中國最早的城軌項目。此后四十多年間,由于技術、造價等條件制約,只有北京、上海、廣州等8個城市建設了城軌項目,規模都很小。
沉睡狀態一直延續到2003年。這一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強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管理的通知》,提出一個城市要發展軌道交通,首先需要上報建設規劃,具體的項目需要嚴格按照規劃實施。建設規劃需要報國務院審批,具體項目則由國家發改委審核。
此后,隨著中國經濟進入一輪新的繁榮周期,地方政府城軌計劃開始覺醒。根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2005年至2007年間,共有13個城軌建設規劃和可行性報告得以通過,成都、南京、沈陽、杭州等城市加入了中國城軌俱樂部。
真正的中國城軌井噴,是在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