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屆人大,十年修法 預算法考驗中國

預算法修訂啟動于2004年,其間兩度成立起草小組,至今已跨越三屆人大,依然再次失約。這部“亞憲法”十年艱難修法的背后,是不同利益的激烈交鋒。值得期待的是,決心改革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新一屆政府,將如何安排這項至為重要的半拉子工程?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張玥

預算法十年修法,至今未成,目前依然處于各種力量的僵持之中。 (CFP/圖)

預算法修訂啟動于2004年,其間兩度成立起草小組,至今已跨越三屆人大,依然再次失約。

這部“亞憲法”十年艱難修法的背后,是不同利益的激烈交鋒。值得期待的是,決心改革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新一屆政府,將如何安排這項至為重要的半拉子工程?

預算法修正案三審并未如期到來。

2013年8月2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開幕,預算法修正案三審未被安排在會議審議之列。此前的4月下旬,人大常委會第二次委員長會議曾將預算法修訂列入2013年立法工作計劃,并載明“8月三審”。

多位關注預算法修訂的學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13年之內,不會再進行三審。

“從表面上看,公共預算是政府關于未來某個時期的收支測算,是個讓人乏味的會計問題。然而,從根本上看,公共預算的本質是一個國家極其重大的政治問題。”美國華盛頓大學政治科學教授列維在其《統治與歲入》一書中告訴讀者,“一個完整的政府預算報告可以告訴我們,誰從政府這里得到了政府能夠提供的好處,誰又承擔了成本。”

作為一個國家預算管理的基本法律,預算法因此素有“經濟憲法”、“亞憲法”之稱。但正因為對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產生著深刻影響,這部法律引來各方利益艱難博弈——自2004年起中國預算法開始修訂,至今已有十年,其間多次延期“跳票”。

這次再度延期審議的背景,是2012年7月人大在網上公開《預算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審議稿》(以下簡稱二審稿)進行意見征求之后,引起學界和公眾的廣泛關注和強烈反彈。

至于延期的直接原因,一種說法是,新一屆政府在此背景下決定推倒重來,大幅修改預算法,待與之密切相關的財稅改革總體方案確定之后再進行三審。

不過,業內也流傳說,這部法律最重要的規范對象——財政部——依然主導著修法進程。財政部網站文件顯示,2012年其已著手推進起草新的《預算法實施條例》,并已完成初稿。

事實究竟如何,權威部門尚沒有給出說法。修訂了十年的預算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李夏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