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評論】我們期待什么樣的中國教育
近日教育部公布《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征求意見稿,其中規定,小學階段不得留書面家庭作業;不得以任何形式補課。教育部門不僅要給孩子減負,更要如履薄冰地去開放和改造教育體系,改進課本,增加經費,讓這些寶貴的生命、寶貴的童年徹底享受基于天性的美好教育。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臨近開學,教育部公布《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征求意見稿,以空前嚴厲的措辭,要求各地招生不得依據任何證書和考級證明,落實就近、免試入學;小學階段不得留書面家庭作業;不得以任何形式補課;減少考試且全面取消百分制等。
年年減負,年年重負。不少家長、學校和專家疑慮重重。最新一期《中國周刊》封面專題便是“小升初畸變”,導語一針見血:“權力、金錢與欲望,公開地破壞了小升初就近、免試的入學原則,幾乎使教育公平成了一句空話。”
如果社會結構使弱勢者別無選擇,力圖千方百計擠進中國最好的大學,便是萬千考生唯一的出路。高考壓力傳導下,戰斗毫無懸念地要從小學一年級甚至幼兒園打響。以減負之名,考學生變為考家長,這只能更深地錯失教育的真意,更尖銳地顯露社會的兩極對壘。
但教育的真意,并非培養高官,也非培養巨富,而是使一粒粒種子在生活中開花結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