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評論】微博謠言止于法治和信息公開

中國早已宣示邁向法治社會的決心,因此在處理言論問題時必須全面考慮以下因素:一是如何落實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公民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珍視微博時代人民使用自媒體的權利,同時鼓勵公民審慎借助微博揭露貪腐等不法行為;二是在現有法律框架內,對言論的限制必須慎之又慎,對謠言的治理和懲罰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行事。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誰也不愿被謠言傷害令譽,對那些針對個人或法人刻意散布謠言的行為,現代社會除了進行道德譴責,更以法律來約束和懲罰。它維護的是公民個人的人格尊嚴和法人的名譽權。

誹謗通常以大眾傳媒和新媒體為中介,現代法制體系發展出了一個獨特的領域——誹謗法,它被譽為媒體法皇冠上的明珠,通常由憲法原則、民法、治安法、刑法相關條款等構成,跨越多個法律門類,從言論權與名譽權的權利平衡、違法性質、行為方式、行為后果,都有規定。在誹謗法歷史悠久的英國,2013年6月還通過了專門的成文法《誹謗法》。

但造謠經常不是為了詆毀,因此打擊造謠和誹謗,有一些重要前提。如現代法治強調,類似中國憲法第35條規定的言論自由也是一項國際社會公認的基本人權。人類的經驗教訓之一是,不正確言論也有表達自由,何謂正確,何謂不正確,有時難以簡單確定。對言論的過度管制,不但可能侵犯權利,還可能讓一國的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