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民為善,朋友遍天下
在評論群體性事件時,有人總喜歡說“敵對分子”“敵對勢力”。但據我了解,群體性事件大多是因為民間、勞資等矛盾處置不當所致,通過協商即可和解。其實世間并沒有那么多“敵對分子”,而只是某些官員的思維還是“階級斗爭”那一套。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在評論群體性事件時,有人總喜歡說“敵對分子”“敵對勢力”。但據我了解,群體性事件大多是因為民間、勞資等矛盾處置不當所致,以利益訴求為目的,通過協商即可和解。即便有人在沖突中觸犯刑法,也只是普通的刑事案件,走司法程序就是了,何必將國人同胞推向“敵對陣營”呢?
有趣的是,盜賊黑幫、貪官污吏雖說作惡多端、為害甚烈,但也只是被視為“犯罪分子”“腐敗分子”,從未聽說他們成了“敵對勢力”。呵,我若有所悟:那些“敵對分子”“敵對勢力”,可能只是冒犯了官威。莫非跟個別官員作對的家伙都是“敵對分子”,為個別官員所不容的勢力就是“敵對勢力”?
其實世間并沒有那么多“敵對分子”“敵對勢力”,而只是某些官員的思維還是“階級斗爭”那一套。建議這些同志學學統戰工作者“注重堅持平等協商、人文關懷和利益照顧相結合,體現包容性,充滿人情味”的做法,或許就能化敵為友。“民相親在于心相知”,官民關系也是如此:與民交惡,敵人滿世界;與民為善,朋友遍天下。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