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錯位 革命者、慈善家及公仆意識

嘴上說著革命時期的奉獻者圣徒語言,以為替大眾管理財富自己就是慈善家,以為給大眾做事是做慈善,以至于聽到感激和贊頌為常事,這樣的人遲早會出事情,因為他沒有最起碼的覺悟:一個打工仔應有的職業意識。前香港特首曾蔭權上任時說的那句話:打好這份工!把權力關進籠子里,重要的條件之一,就是讓每個手中有權者,知道他不是英雄,也不是慈善家,他只是一個“打工者”!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龍健 葛佳男

在革命時期英雄時代,“奉獻”是個充滿意志力與精神高度的詞,過去常聽說,也有人這么做;現在也有人說,但真做的少了。奉獻的內容就是有篇文章里的一句話:“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有兩種人能到此境界,一是圣徒,二是革命志士。這兩種人都是在非常時期出現的非常之人。饑荒年代,只有一個窩頭,遞給了他人,卻餓死了自己,這是圣徒之舉。戰爭年代,用自己的身軀堵住槍眼,或是把自己的脖子伸進鍘刀,讓戰友贏得勝利和生命,這是志士之舉。在艱難歲月里,多講奉獻,常常有驚人的作用,如新中國成立之初,饑荒歲月,我常常在餓得臉色發青的同輩人中聽人講“全世界還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也許這是一種宣傳,但我卻常常感到,說這樣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李夏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