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筆記】1948年春節的“體驗生活”
1947年鄉下就搞起了土改。工作隊到了高頭村,號召斗爭地主富農,村民光聽,就是不動彈。高頭村最早撕破臉挑頭斗爭的,是一個貧苦農戶叫王秀農。土改以后,王秀農沒有得到重用,大概工作隊也覺得這個二桿子太過出格。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龍健 葛佳男
我們本家是宗族較大的一支,民國時代,日子過得大都連年有余。我家是長門,理應更好一些,無奈祖父早逝,父親年幼,家道頓時中落,也就算個普通人家。祖父的幾個弟弟,二爺,三爺,四爺,分家析產以后,也都和我們差不多。村里習慣上還叫我們“財主家”,其實無論土地,無論房窯,頂多算個殷實人家。
鄉下人腦子轉得慢,不愛用新詞兒。1947年鄉下就搞起了土改。工作隊到了高頭村,號召斗爭地主富農,村民光聽,就是不動彈。
高頭村最早撕破臉挑頭斗爭的,是一個貧苦農戶叫王秀農。組織貧農團,王秀農就當了農會主席。王秀農是山東逃荒到我村的,無兒無女,光棍一條,敢沖敢打,可說是那時的“勇敢分子”。開斗爭會了,他吆喝人從全村揪出了五十多名財主,推搡到大廟會場門口跪成一排,村民進場,排著隊往財主臉上吐唾沫。財主家的威風一下子被打倒,貧苦農民也敢沖上臺口揪打斗爭對象了。高頭村的土改,頓時打開了局面。王秀農很得工作隊賞識。
工作隊大力造勢。村里土墻貼的都是紅紙標語:貧雇農坐天下,說啥就是啥;貧雇農掌刀把,想咋就要咋。在運城上中學的熱血青年也回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夏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