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院,“洗腦機構”?
加拿大通訊社有報道稱“加拿大安全情報局監視孔子學院”、“中國以孔子籠絡西方人心”。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這篇報道的“始作俑者”
軟實力遭遇硬釘子。加拿大通訊社有報道稱“加拿大安全情報局監視孔子學院”、“中國以孔子籠絡西方人心”。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這篇報道的“始作俑者”……
CSIS關于孔子學院的報告影印件 布朗斯基提供
?。玻埃埃纺辏翟拢玻溉?,大洋彼岸的加拿大通訊社記者吉姆·布朗斯基(Jim Bronskill)寫了一篇關于孔子學院的報道,結果,中國刮起了一陣“蝴蝶風暴”,孔子學院被加拿大人看作“洗腦機構”。
記者通過網絡和越洋電話,找到了吉姆·布朗斯基——這只掀起風暴的加拿大蝴蝶。電話那頭吉姆·布朗斯基像個乖孩子:HELLO……
蝴蝶翅膀怎么扇的?
?。翟拢玻溉丈衔?,渥太華,吉姆·布朗斯基驅車駛過一片楓樹林。三棱柱形大樓出現在前方,門牌上寫著CSIS(Canada Security Intelligence Service?熏 加拿大安全情報局)。他是加通社主要負責跑情報局、皇家騎警隊(RCMP)和司法系統這三條線的記者,此行是一次例行采訪。
局長吉姆·賈德(Jim Judd)拿出一份關于孔子學院的文件,告訴布朗斯基:“對,我們正在監控孔子學院?!?BR> 布朗斯基拿到的這份注明“Secret”(保密)的文件,大段大段文字被人用技術手段刮去。42歲的布朗斯基跑情報局這條線已多年,他知道,賈德拿出來的是經過篩選的“料”,自個兒留下的叫“絕密”。
回到加通社渥太華辦公處,布朗斯基開始寫報道,標題為“加拿大安全情報局說:中國以孔子籠絡西方人心(CSIS say, Confucius part of Chinese bid to win over western hearts)。作為通訊社記者,布朗斯基的工作就算完成了,至于有多少媒體買這條稿子,那不是他的事兒。
賈德給布朗斯基的保密報告內容平平,其中這樣一句話成為布朗斯基報道的核心內容:“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打造軟實力的焦點——一旦結束,孔子學院在中國努力提升世界地位方面的作用將更加突出?!?BR> 布朗斯基把這份報告交給了南方周末記者。確實,報告中沒有事實(被刮去的部分也許是),盡是評述,除了上述那句點睛之語,還有一些頗有味道的話,比如:“馬基雅維利曾言,‘被人敬畏好過被人喜愛’。但當今的國際政治,最理想的莫過于讓對手同時對你產生這兩種情感?!?BR> 為“平衡”起見,布朗斯基也給溫哥華的孔子學院打了電話??鬃訉W院新聞發言人艾莉森·馬金(Allison Markin)接受了吉姆的采訪,遭遇了這樣的問題:“請問,孔子學院在加拿大有沒有間諜行為?”艾莉森加以否認。吉姆的報道中就有了這樣一句話:“中國方面否認竊取加拿大的軍事和工業技術?!?BR> 溫哥華不列顛哥倫比亞理工大學孔子學院是北美第一所孔子學院,成立于2006年2月7日。CSIS給吉姆的報告中,對“孔子學院疑有間諜行為”未著一字,吉姆猜測,被刮去的部分肯定有更猛的料。當南方周末記者質疑:“你是猜測的還是賈德口頭對你說了什么?”布朗斯基回答是:“這個,我們等著吧,很快就會真相大白?!?/P>
蝴蝶風暴,暴了誰?
蝴蝶翅膀動了,風暴漸起。
在加拿大,布朗斯基的稿子沒有造成轟動,但也引起了一番關注,加拿大廣播電臺(CBC)引用該稿時加了一句:“CSIS不是惟一監察孔子學院的部門,雖然我們的采訪要求被它拒絕了?!?BR> 蝴蝶風暴刮到中國。6月6日,新華社《國際先驅導報》刊登引題為“孔子學院是一座跨國的文化橋梁,但在某些外國人看來,卻成了所謂的‘洗腦機構’”的報道。新浪、搜狐、網易等各大門戶網站紛紛轉載,網友跟帖如潮。在GOOGLE里輸入“加拿大監控孔子學院”關鍵詞,能得到約145000條搜索結果。
中國網友的爭論很熱烈。一如既往,爭論的焦點不在事實本身,而在事實之上——或者說事實之外的觀念。維護孔子的一群,被稱為“狹隘民族主義者”或“糞青”;維護加拿大的一群,則顯得眼界很開闊,心胸很豁達的樣子。用新聞評論的標準衡量,這兩群人的評論水準差不多——后者也許更“勇于”撇開事實,坐而論道。
加拿大那頭,“蝴蝶”布朗斯基卻似對“風暴”一無所知。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他操著孩童式的無辜語氣:“我不知道啊,這篇報道那么有名嗎?也許是吧,至少有中國記者采訪我了呢?!?BR> 事實上,布朗斯基相當喜歡中國題材。1999年9月20日,還在《渥太華民報》(The Ottawa Citizen)工作時, 布朗斯基就在題為《中國移民潮水般涌入多倫多唐人街》的報道中寫道:“中國移民以偷渡進入加境,數量激增,這些以貨船運輸人類的行徑在繁殖,攪起了人們對犯罪和社會問題的恐慌?!保玻埃埃衬辏保痹?,布朗斯基到了加通社,對中國仍然情有獨鐘,2005年6月16日,他寫了報道《“據泄秘文件稱:中國正在多倫多從事針對法輪功領導人的間諜活動”》……這位只在4年前旅游過北京城的記者沒少關注中國。
布朗斯基,加拿大“憤青”?
布朗斯基不是加拿大記者中的特例。溫哥華孔子學院剛成立時,《溫哥華太陽報》記者就問院長谷豐:“溫哥華到處是‘made in China’,現在,孔子學院成立了,中國是否要把觸角伸向加拿大的教育領域,準備進行文化侵略?”
布朗斯基的相識、加西通訊社(Canwest News Service)記者艾琳·麥卡貝(Aileen McCabe),曾在2006年7月11日發表一篇題為《商人的秘密武器是一個會說普通話的女友》的報道,其中也有對孔子學院的質疑:“中國人本可以選擇毛澤東,正如你能在天安門看到毛澤東的紀念像那樣。然而,唯獨這次,中國人將馬克思主義理想放在一邊,選擇了莊嚴的孔子,一個兩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和哲學家——來作為他們打通世界的‘大使’?!?BR> ?。茫樱桑拥膱蟾嬷姓劶翱鬃訉W院的作用時說,“類比者還有德國歌德學院、西班牙塞萬提斯學院、法蘭西學院”。但記者方面,無論是布朗斯基還是麥卡貝,都不會問:“為什么歌德學院不叫俾斯麥學院,塞萬提斯學院不叫卡洛斯一世學院,法蘭西學院不叫拿破侖學院?”
布朗斯基閃爍其辭,最終還是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因為中國是一個共產主義國家,所以看起來總和德國它們不一樣?!?
在加拿大,布朗斯基能感受到的中國元素除了姚明之外,還有商場中太多的“中國制造”。布朗斯基4年前來華旅游,印象最深的是:“故宮門前,他們總是努力向我賣東西?!爆F在他知道,“中國制造”在加拿大正處于多事之秋。
不過,布朗斯基否認自己對孔子學院的報道與上述“大環境”有關。
孔子學院是否不巧趕上,成了替罪羊?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布朗斯基曾采訪過的孔子學院發言人艾莉森·馬金說:“CSIS的報告讓我們感到莫名其妙,不過還好,除了媒體來擾外,加拿大人似乎對CSIS的報告沒有絲毫興趣,他們還是照樣來這里學漢語。我們也沒因此遭遇任何麻煩?!?BR> 布朗斯基認為自己對中國人沒有偏見,更沒有仇恨,興許有一些政治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