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公權有進步
放著既有的制度不用,這樣的電視問政顯得有些舍近求遠了。本該承擔起代議、監督、問責等功能的人大制度何時才能名符其實?當然,媒體能夠相對充分、有效地對公權力加以監督,這無論如何也是個進步。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回應“讓一把手在鏡頭前流汗”
2013年8月22日《南方周末》時局
武漢電視問政“攻防戰”誠然熱火朝天,卻似乎冷落了咱們的基本制度設計:人大制度。此類社會管理創新時有耳聞,究其本質仍是權力意志的產物,但怕就怕開明的領導也難改變“人亡政息”這一現象。馮克利談翻譯《鄧小平時代》感受時曾說:中國歷史上不缺偉人,但真正稱得上偉大制度建設者的人卻是極為罕見的。我們有出偉人的傳統,卻沒有建設偉大制度的傳統……一個需要英雄的國家是不幸的。此語值得深思。放著既有的制度不用,這樣的電視問政顯得有些舍近求遠了。本該承擔起代議、監督、問責等功能的人大制度何時才能名符其實?當然,媒體能夠相對充分、有效地對公權力加以監督,這無論如何也是個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