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20130905)】創業、創新與法治
一些商人和企業家奉“在商言商”為圭臬。如果解釋為在守法前提下,按商業邏輯去搞商業去掙錢,那沒有什么錯;但如果解釋為我只關心能否掙到錢,不關心市場環境與法治環境的好壞,那就大謬不然。沒有法治保障,企業如何去創新如何做大?在商言商應該是遠離權力,助力法治。
責任編輯:陳斌 實習生 王穎
《經濟觀察報》 2013年8月30日 周其仁
(原文摘編)法治是除非明確違背了依立法程序公開制定的法律,否則任何人都不應受懲罰,或遭受人身或財產損失。否則怎么鼓勵創業、創新?
故事一:怎樣發展快遞?
商業活動頻繁,特別是人們的時間開始變貴,產生了商業文書、樣品的快遞需求。民間出現了“小紅帽”,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