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社會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的百年恩怨

共產黨和社會民主黨這兩類社會主義政黨、科學社會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這兩種政治社會思潮,本來同宗、同根、同義、同黨,卻一直同室操戈。經過百年的分分合合 ,現在終于共釋前嫌,重新走到一起。
■編者按:中國不能照搬民主社會主義,是一個不可動搖的政治原則。但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可以而且必須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其中就包括了借鑒民主社會主義的有益的經驗。中國人民大學資深教授、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副會長高放先生集中論述了民主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的百年分合。如何正確對待民主社會主義,應不難從中得到啟示。敬請垂注。

    ◎共產黨和社會民主黨這兩類社會主義政黨、科學社會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這兩種政治社會思潮,本來同宗、同根、同義、同黨。
    ◎2004年2月古特雷斯主席率領高級代表團訪華,胡錦濤總書記親自會見,這標志著社會黨國際與我黨的關系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加強與社會黨國際及其各成員黨的合作,有利于共同構建和諧世界。
    ◎當今世界是民主資本主義(又稱自由主義或者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鼎足三分。其中,民主社會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的關系最為世人所關注。

本是同根生
  共產黨和社會民主黨這兩類社會主義政黨、科學社會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這兩種政治社會思潮,本來同宗、同根、同義、同黨?;仡櫚倌陣H共運史,就能清楚地看到它們的來龍去脈。
    從1869年起,歐洲很多國家先后成立了社會黨或者社會民主黨,這時成立的工人政黨都不稱共產黨。社會黨就是社會主義黨的意思,我們在翻譯時省去了“主義”兩字,就類似共產主義黨省去“主義”二字而簡稱共產黨。凡是民主革命任務尚未完成的國家則稱社會民主黨,意即肩負社會主義與民主主義雙重任務。社會民主黨的指導思想當時通稱社會民主主義。馬恩從1873年起自稱“科學社會主義”,但他們也同意使用“社會民主主義”的提法。
    當時馬恩的戰友——德國社會民主黨領導人威廉·李卜克內西——認為科學社會主義跟民主社會主義或社會民主主義是一回事。他有過這樣一段名言:“民主社會主義深信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有著緊密的聯系”,“力求為社會爭取一個民主的國家,以便在社會主義的原則上組織社會?!薄拔磥韺儆谝悦裰鳛榛A的社會主義和以社會主義為基礎的民主?!边@是對民主與社會主義互為基礎、不可分離的精辟說明,同時也說出了社會黨人的奮斗目標。從這段名言可知科學社會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同祖、同根,是一回事,是同義語,科學要以民主為基礎,民主要以科學為指導。
    這種社會主義將通過什么途徑來實現?按照馬恩科學社會主義的設想,社會主義只能通過社會黨領導人民群眾開展階級斗爭,平時利用資本主義議會民主,而在關鍵時刻要通過暴力革命奪取政權,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新型國家機器。第一國際于1876年解散后,1889年各國社會黨和社會民主黨又組成第二國際,繼續為實現社會主義而奮斗。
    但是在巴黎公社革命失敗之后,隨著歐洲形勢的變化,馬恩的思想也發生了變化。尤其是1895年3月6日恩格斯寫成《〈法蘭西階級斗爭〉導言》,提出一個新的觀點,即隨著西方資產階級議會民主的發展,將來無產階級政黨在民主國家可以利用議會民主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這個新觀點并沒有否定暴力革命,恩格斯特別聲明無產階級“沒有放棄自己的革命權”。晚年的恩格斯實際上提出了一個因地制宜、與時俱進的靈活策略。

從同室操戈到分道揚鑣
  恩格斯過世后,以伯恩施坦為代表的右派,根據恩格斯晚年思想,片面強調可能利用議會民主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認為不可能再搞暴力革命,因此主張德國社會民主黨應該變為“民主社會主義的改良政黨”,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這遭到左派的批判。盧森堡等人在批判伯恩施坦時提出,平時可以利用議會民主,但最終還是要靠暴力革命才能通往社會主義。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黨內兩派完全分裂。工人政黨對德國政府所發動的戰爭是支持還是反對?右派認為應該支持,要保衛德意志國家民族利益;左派則認為應該加以抵制,因為這是帝國主義之間爭奪殖民地與勢力范圍的戰爭,全世界的無產階級應該聯合起來,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革命戰爭,進行無產階級革命。當時絕大多數社會黨掌權的右派首領都支持本國政府進行的帝國主義戰爭,第二國際在政治上破產了!當時還出現過以考茨基為首的中派,力求調和左右兩派,但后來中派也與右派合流了?! ?BR>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之后,俄國社會民主黨的左派領袖列寧感到社會民主黨的右派在戰爭期間支持本國政府,使得各國工人互相殘殺,戰后他們又繼續推行和平改良主義政策,這完全背叛了科學社會主義。因此,在1918年3月俄國社會民主黨七大上,列寧主張恢復馬恩1847年的建黨原則,把社會民主黨的名稱改為共產黨,把社會民主黨這件“骯臟的襯衣”換掉。其他國家社會民主黨左派普遍響應,紛紛另建共產黨。

初次較量,共產黨大勝
  從1918年俄共改名到1949年世界社會主義陣營形成為止,世界上總共建立了80個共產黨,其中有20個黨是從原來第二國際中社會民主黨的左派轉變改名的。
    這三十多年間各國共產黨都奉行科學社會主義路線,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就。在社會主義陣營最強大、科學社會主義最鼎盛之時,其領土、人口和工業總產值都約占世界總量的三分之一,可謂三分天下有其一。資本主義世界的共產黨成就也較突出。例如法共總書記多列士曾于1945-1947年間參加政府任國務部長、副總理,意共總書記陶里亞蒂也于1945年后參加政府任不管部長、副總理、眾議院議會黨團主席。
    社會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也有所發展,到1949年社會黨在世界范圍有34個,黨員總共約有900多萬,但實力遠不如共產黨。與1919年共產黨建立的國際組織第三國際相對應,社會黨在1923年也建立了一個國際組織,名為社會主義工人國際。其意圖旨在表明他們也代表工人階級,也響亮地提出了社會主義,但他們反對暴力革命,推行漸進的改良主義路線,主張通過議會民主來爭取執政。從1919年到1949年的三十年間,總共有德、英、法、瑞、丹等十幾個歐洲的社會黨先后通過多黨平等競選的方式上臺執政,有的聯合執政,有的單獨執政。本來缺乏執政經驗的社會黨在初步執政、短期執政中還是力爭通過并且執行了一些增進工人權益的法律,如縮短了工人的勞動時間,增加了工人的工資等等。雖然總的來說他們在這個時期的執政成效不大,卻邁出了通過議會民主合法斗爭上臺執政的第一步。
    在這個階段,共產黨與社會黨、共產國際與社會主義工人國際處于對抗狀態,雙方都想吃掉對方。其結果起初是兩敗俱傷(值得注意的是,法共與法國社會黨曾于1934-1935年間一度合作,但是未能堅持下去),為德意等國法西斯政黨上臺執政創造條件,然后雙方都遭到了法西斯暴政的鎮壓;社會主義工人國際于1940年被迫停止活動,共產國際于1943年解散。二戰后雙方有過短暫合作,隨著冷戰開始,雙方恢復對抗;最終到1949年共產黨取得大勝,社會黨遭受嚴重挫折,其主要標志是東歐八國由共產黨取得政權,而其中六國的社會黨均被合并到共產黨中去了。

再起風云,社會黨快速發展
    從1949年世界社會主義陣營形成到1991年蘇聯劇變,四十多年間雙方繼續對峙。共產黨從大起轉為大落。大起時,共產黨由原來的80個發展到150個左右,黨員人數由2000多萬發展到9000萬之多,社會主義國家由原來的13國增加到了16個國家(后來新增加的3個國家是1959年建國的古巴、1975年建國的柬埔寨和老撾)。然而這時共產黨執政國家已出現很多動蕩,大傷元氣。最嚴重的是從1989年到1991年,共產黨執政的國家垮掉了11個??傊?,這一階段起初科學社會主義和共產黨繼續獲得大勝,最終卻遭受重大挫折。
    相比之下,社會黨在這個階段得到了穩步、快速的發展。社會黨于1951年建立了社會黨國際,取代戰前的社會主義工人國際,成為各國社會黨的國際組織,協調各國社會黨之間的方針政策,為民主社會主義這個共同目標的實現而努力。這個時期的社會黨已經由歐洲擴展到世界五大洲,到1991年社會黨已經達到了151個,黨員總數有2500萬。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先后有四十多個社會黨上臺執政,而且是較為長期的連續執政,并且成效顯著。比如瑞典社會民主黨累計總共執政六十多年,在它執政期間,沒有像蘇聯那樣急于實現公有制,而是通過高額累進稅、高額遺產稅的辦法,加強第二次分配的調整,逐步限制了資本主義的剝削。第一次分配是資本家剝削工人的剩余價值,第二次分配即是把資本家剝削的剩余價值以高額稅收的方式索取回來,由國家重新分配,使之回歸全社會,實現了“從搖籃到墳墓”全民性費用全部由國家包下來的福利政策,執政者廉潔奉公,不搞特權,權力依法廣受監督和制約。因此,社會民主黨執政所推行的福利政策,不僅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而且又是羊毛用在羊身上。雖然沒有消滅資本主義制度,但是它限制了資本主義的剝削,對資本主義制度作出了局部的調整,生長出不少社會主義因素。
    更值得我們重視的一個現象是,蘇東劇變后,這些國家的共產黨絕大部分都改名換姓,改變旗號,最終都轉變為社會黨或者社會民主黨。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原來共產黨中的很多人,對科學社會主義未能真正實現感到失望,但是又不愿意回到資本主義,因此就轉向了民主社會主義,認為這不失為另一條可供選擇的現實出路。還有一些西歐共產黨也改變為社會民主黨。

蘇共失敗是自掘墳墓
    這個階段之所以共產黨大受挫折,其根本原因在于蘇聯東歐共產黨執政幾十年之中,在很多方面實際上背離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特定的意義上可以說是既反“蘇”又反共。
    “蘇”者蘇維埃,就是蘇聯工人、農民、士兵創造的工農政權機關。1917年布爾什維克黨就是依靠工農創造的蘇維埃順利地掌握了國家政權,在掌握了政權之后,又在憲法當中規定了蘇維埃是蘇聯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但是蘇共長期以來凌駕于蘇維埃之上,國家的重大決策、重大人事安排全部是在蘇共政治局幾個領導人作出決定后再強加給蘇維埃,有些決策甚至瞞著蘇維埃。
    除了反蘇,蘇共還反共。共產主義的內涵本身就包含民主,恩格斯在建黨時就指出:“民主在今天就是共產主義”(《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664頁),共產黨的組織原則理應是民主制。十月革命之初,蘇聯還是存在民主的。但1924年列寧逝世之后,斯大林就處心積慮地開始個人集權,到1941年終于把黨政軍三大權力集中于一身,之后又推行了職務終身制、指定接班人制等等,這些做法帶有濃厚的沙皇君主專制主義色彩。斯大林確立的這些政治體制,從根本上違背了社會主義民主的原則。

從對抗轉向合作
    從上個世紀70年代起,共產黨與社會黨的關系趨于緩和,從1976年社會黨國際十三大后,社、共兩黨開始了超越意識形態的聯系,1980年代雙方開始對話合作。1991年蘇東劇變后至今,更是進入了密切合作的新階段。雙方各自總結前兩個階段的經驗教訓。當前大多數共產黨對待社會民主黨,都改變過去的對抗做法,不能再把社會民主黨看成為共產黨的敵人,而視之為另一種有重大影響的社會主義流派,看成共產黨應該聯合團結的對象,看成值得共產黨人借鑒學習的朋友。在當今世界,共產黨和社會黨、科學社會主義和民主社會主義只有求同存異,加強合作,才能增強改變資本主義世界的實力,共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目前社會黨國際已經擁有169個成員黨,4000多萬黨員,資本主義世界的各國共產黨共有122個,黨員總數約300多萬。絕大多數國家社會黨的力量遠比共產黨大得多。以瑞典為例,當今瑞典社會民主黨約有120多萬黨員,而瑞共只有3000多人。各國共產黨要趕超社會黨,科學社會主義要趕超民主社會主義真是任重道遠。首先必須善于與社會黨合作,善于借鑒社會黨,不斷更新觀念,善于發展科學社會主義,趕超民主社會主義。法共和法國社會黨從1995年起在大選中開始結盟合作,并于1997年組成左翼聯合政府。意大利重建共產黨從1994年起與左翼民主黨開始競選合作。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等國共產黨也都開始與社會黨合作。南非共產黨從1994年起就有三人參加以“非國大”(非洲人國民大會、社會黨國際成員黨)為主的民族團結政府,擔任部長,“非國大”領導層中近1 / 3為共產黨人,兩黨已實行黨內合作。
    我們黨改革開放以來也總結了國際共運史上的經驗教訓。胡喬木同志于1980年7月7日在同《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起草小組成員的談話中講得相當精辟,這里摘錄如下:
    “共產國際犯了兩方面的錯誤:一、對第二國際沒有留一點余地,把它說成是反革命,是社會帝國主義,列寧這個判斷也是不正確的,把社會民主黨完全等同于帝國主義,結果弄到現在共產黨同社會民主黨很難合作。這么大的問題這么簡單地處理,留下后遺癥是不小的。二、建立了一個集中制的共產國際,這可以說是列寧關于共產黨建黨思想的擴大”,“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俄國要變成全世界的統治者”,“這就把共產主義運動完全引到絕路,引導到它的反面。這是非常不好的”?!拔覀円钚械纳鐣髁x,在國內是民主的,在國際上也是民主的。如果沒有這種民主,社會主義搞不成,共產主義也搞不成”?!肮伯a主義是最高綱領,民主難道就不是?到那個時候民主是否就消亡?我是不大同意民主消亡這種觀點的”(胡喬木:《談中共黨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2-83頁)。
    從1980年代初起,我們黨與越來越多的社會黨建立聯系。1982年社會黨國際開始與我黨直接接觸,1984年5月社會黨國際主席勃蘭特首次訪華。1987年4月6日鄧小平在同瑞典政府首相、瑞典社會民主黨主席卡爾松會談的全文記錄稿中說:“我們都是左翼”??隙ㄉ鐣裰鼽h和共產黨都是左翼,這就改變了以往唯我獨左、把社會民主黨視為右翼的傳統看法。當今我們黨已經同幾乎所有的社會黨都建立并發展了友好交流關系。2004年2月古特雷斯主席率領高級代表團訪華,胡錦濤總書記親自會見,這標志著社會黨國際與我黨的關系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磥砑訌娕c社會黨國際及其各成員黨的合作,有利于共同構建和諧世界。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社會民主黨認為:“在當今世界上存在三類政黨,三種國家,三種社會制度”。他們認為社會黨執政的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比如丹麥、瑞典社會民主黨執政時都自稱自己是社會主義國家),把共產黨執政的國家叫做共產主義國家,西方資產階級政黨執政的國家則稱之為資本主義國家。據我個人研究,當今世界的確是三大政治思潮,即為民主資本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但是當今世界上的社會制度則只有兩種,民主社會主義還沒有能夠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制度。民主社會主義執政后,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資本主義,但是民主社會主義這個模式在西方還沒有完全實現,還在探索當中。比如,瑞典社會民主黨執政時間最長,實行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福利制度,這就具有社會主義的因素,但是瑞典國家94%的生產資料還集中在一百家大資本家手中,17個大財團還支配著瑞典國家的經濟命脈,國家股票的三分之二由占瑞典人口2%的富豪控制,而98%的平民百姓則只占有股票的三分之一,可見瑞典還是私人資本占有優勢,占有統治地位,因此很難說瑞典是個社會主義國家,其實還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
    但是我們應該改變一個觀念,我們過去認為資本主義就是純粹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是純粹的社會主義。然而在當今世界,已經不存在這樣一種純粹的社會制度。資本主義之所以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就是因為從20世紀30年代羅斯福新政以來,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民主黨執政的國家在很多方面限制了資本主義的剝削,局部地改變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生長出了一些社會主義的因素。當今盡管還有壟斷經濟的成分,但是競爭超越了壟斷,當今我們不宜再用壟斷或競爭來劃分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而應從社會整體的變化來透析這個問題。從這個角度而言,我認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特別是到20世紀70年代末這場以信息化為標志的新科技革命迅猛發展以來,西方資本主義已經從傳統的壟斷資本主義發展到了社會資本主義的新階段。
    現在的西方資本主義是社會資本主義,這主要表現為:第一,它的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了;第二,它的社會主義因素在不斷增加。我用21個字來界定“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是以社會化勞動為基礎,由勞動人民掌權的社會形態。用這個定義來分析當今資本主義所出現的種種新情況。比如在瑞典社會民主黨長期執政下,經濟迅速發展,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社會民主黨通過高額稅收的辦法把社會化勞動成果中的相當一部分掌握在國家政府手中,用于全民福利。瑞典的勞動者所得(工資加雇主為其支付的相當于工資總額約40%的社會保險金)與資方所得(利潤加折舊費)相比,在二戰后初期為1∶1,1960年代為2∶1,1970年代為3∶1,1980年代為2∶1,有些年頭甚至超過4∶1??梢娙鸬鋭趧诱叩膶嶋H收入是逐步提高的。因此瑞典既有社會化程度的提高,又有社會主義因素的增長,可以說當今瑞典是一個社會資本主義國家。即使在沒有社會民主黨執政的西方國家(如美國)也有高度的社會化和有所增長的社會主義因素,這些國家也屬于社會資本主義國家。即便是曾經發生劇變的原蘇東國家,盡管他們都轉向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但是也仍然保留了一些原來社會主義時期的全民福利的社會主義因素,因此這些國家也是屬于社會資本主義國家。
    而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后我們不再搞純粹的社會主義,也允許非公經濟的發展,也出現了資本主義的因素,因此,我們是有資本主義因素的社會主義,以社會主義為主體。從當今這兩種社會制度的并存、發展之中我們可以看到,當今世界各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因此,我們應該順應時代潮流,加強各國之間的相互借鑒,加強各國之間的團結合作,為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的世界而努力。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