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奸”、冤獄、“嚴打” 與劉復之有關的政法往事
劉復之先后執掌過司法部、公安部,最后在最高檢察院檢察長的位置上卸任。他曾是整風、“文革”和冤假錯案的受害者,也是諸多政法事件的親歷者和塑造者。1983年他出任公安部長主持的第一次“嚴打”,對中國的社會治理模式、司法理念、社會人心至今仍有深刻影響。
責任編輯:蘇永通 實習生 趙良美 金幼文
劉復之當過司法部長、公安部長和最高檢檢察長,是政法系統元老。
“嚴打”在道義上有正當性,開始時得到民眾的擁護,但經過后來多年的實踐,成效愈來愈差,社會矛盾更加突顯,人們才感覺到這種運動式執法似乎出了什么問題,進而研究如何調整政策。
96歲的劉復之9月1日在八寶山舉行了遺體告別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七常委和胡錦濤等悉數到場,向這位1937年就投身革命的老前輩表達最后敬意。
劉復之的人生大致可分為兩個部分:1949年前,他是太行山上八路軍三位高級領導人的秘書,鋤奸部(保衛部)的得力干將;1949年后,他先后執掌司法部、公安部,最后在最高檢察院檢察長的位置上卸任。
他曾是整風、“文革”和冤假錯案的受害者,也是諸多政法事件的親歷者和塑造者。1983年他出任公安部長主持的第一次“嚴打”,對中國的社會治理模式、司法理念、社會人心至今仍有深刻影響。
一
1917年劉復之出生于廣東梅縣,父母是馬來西亞華僑。20歲隨父在香港謀生之際受救國浪潮感染,向往共產黨的劉復之,推了平頭,脫下西裝,北上來到延安。之后擔任過朱德、劉伯承和鄧小平的秘書。
劉復之政法職業的起點是1941年進入八路軍政治部鋤奸部工作,當時的鋤奸部有三大任務:審查、教育和預審。劉回憶當時的工作,“審查案子的過程和手段比較單一,基本上依靠本人的交代去判斷是非真偽……沒有條件從容不迫去做調查取證工作。”
剛入鋤奸部時,劉復之審查嫌疑人時也動過刑。對于一個不肯交代的可疑通敵漢奸,劉將他吊到屋梁上,讓大腳趾剛剛挨著地,這個“頑固分子”馬上大汗淋漓。后來意識到刑訊逼供的錯誤后,這個殘忍的場面成為他長久反思的一個鏡像。
然而,很快,當整風運動到來時,以審查別人為己任的劉復之遭遇了讓他難以置信的逼供信。
當時鋤奸部一科長、劉復之的一位同事被懷疑有問題,遭到眾人逼供,劉在對同事的批斗中表現活躍。這位科長最終不堪壓力選擇在一個傍晚向心臟開槍自殺。在草草埋葬了同事的遺體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