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三公”三年:數字的有意義與無意義
將公款消費支出分別單列公布,第一次讓老百姓也能看得懂。但面對相差懸殊的數字,外界其實很難評判哪個更為合理。而數字里的水分,更是難以查驗。只有整個政府預算全面、真實地公開,才能真正看清楚政府的錢是怎么花的。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數據整理:南方周末記者陳中小路,張玥,實習生:張玉潔,王麗納。
將公款消費支出分別單列公布,第一次讓老百姓也能看得懂。但面對相差懸殊的數字,外界其實很難評判哪個更為合理。而數字里的水分,更是難以查驗。
只有整個政府預算全面、真實地公開,才能真正看清楚政府的錢是怎么花的。
四川省是目前國內“三公”經費公開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我們以其為案例,匯總該省各部門歷年“三公”經費和使用說明,以呈現“三公”經費的另一個橫切面。(2011至2013四川各部門“三公”經費決算/預算明細表)
沒有哪張賬單,能像“‘三公’經費支出”這樣時刻撩撥著全社會的神經。
“三公”是指公款消費中最主要的三個部分——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因公出國(境)費,也就是老百姓通常說的公車、公款吃喝、公款出國。
長期以來,公款消費現象備受社會詬病,并且常是腐敗高發地帶。但這些消費一直隱藏在政府各項財政支出錯綜復雜的數字之中,外界并無渠道窺探或者就算看了也看不明白。將公款消費支出分別單列公布,無疑是能讓老百姓也看得懂。于是,曬“三公”,自然便是萬眾矚目。
2011年3月,國務院首次提出向社會公開中央財政“三公”經費,并在隨后將這一要求向地方擴展。第二年,國務院要求爭取在兩年左右,實現省級政府全面公開“三公”經費。
2013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