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嘲笑別人,也不要嘲笑自己紀錄片“絲路”中的輪回

意大利人用了1300年來破解絲綢的秘密,中國也靠著絲綢掙了意大利人1300年的錢?,F在意大利已經放棄了養蠶和紡織,他們的絲綢面料來自中國。中國到羅馬的距離是10小時的航程,而“絲路”是從一片桑葉到頂級時尚的距離。

責任編輯:李宏宇 袁蕾 實習生 葛佳男

《絲路》攝制組裝著對歷史的想象出了門,回來后一股腦倒出來的都是當代的人和事。文字里的坎兒井再怎么想象不過是一口井,鏡頭里的坎兒井下,是隨時會塌方的地下巷道??倢а蓐悤郧溆X得,鏡頭里的人也會成為歷史,現實版“絲路”未來也會成為歷史的影像志。 (劇組供圖/圖)

意大利人用了1300年來破解絲綢的秘密,中國也靠著絲綢掙了意大利人1300年的錢。

現在意大利已經放棄了養蠶和紡織,他們的絲綢面料來自中國。中國到羅馬的距離是10小時的航程,而“絲路”是從一片桑葉到頂級時尚的距離。

湖州養蠶者辛苦操勞幾個月的收入,不及意大利一個絲綢印染工或畫工一個小時的收入。

南京云錦織造工,夫妻二人操作一臺機器,每天才織幾厘米。交工時質檢員用放大鏡看哪根線松了。漏織一根0.05毫米的絲線,二人臉色驟變;產品合格,夫妻樂得上街吃飯慶祝。這樣操勞一個月,能掙6000元。

意大利時裝設計師羅伯特·穆索,僅僅把他的LOGO印到中國產的絲巾上,絲巾價格馬上天差地別。

央視的8集紀錄片《絲路,重新開始的旅程》講述古老絲路上當下人們的生活。如果沒有歷史感,“絲路”的故事激發的或許只是輕浮的自卑——為什么我們付出這么辛苦的勞動,還不如別人優雅地動動手?

總導演陳曉卿說,讀了歷史你會知道,傳說我們保守絲綢秘密600年后,西域人才把蠶種藏在竹杖里帶出中國。又過了700年,羅馬人才掌握種桑養蠶和紡織。中國曾經靠絲綢整整掙了意大利人1300年的錢。

現在意大利放棄了養蠶和紡織,他們的絲綢面料都來自中國。今天從中國去羅馬無非10小時,而“絲路”是從一片桑葉到頂級時尚的距離。

“這就是歷史的輪回,每個文明都有波峰和波谷。”陳曉卿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沒準什么時候我們又占上風了,到時候我們應該記得,不要輕易嘲笑別人,更不要輕易嘲笑自己。大家都是在歷史中穿行的人,什么事兒都有可能發生。”

2013年9月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離京出訪中亞四國的前晚,《絲路,重新開始的旅程》在央視首播。這個時間點,給這部原本要“訪古”后來改成“問今”的紀錄片,又加上一筆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李夏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