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卡塞爾看展覽,卡塞爾在展覽上看你
電話那邊亂糟糟,周圍是一群侗族親戚講著聽不懂的語言,艾未未問:請你們家去德國怎么樣?
1001個中國人集體飛赴德國,這是本屆卡塞爾文獻展的一件作品——《童話》。本作品從6月中旬展出到7月中旬,現在序幕剛剛拉開……
中選者排隊等待簽證。有位女孩得知自己可以去德國,激動得在街頭大哭;
可也有鄉親擔心豬沒有人照顧,放棄了德國之行 圖片由艾未未提供
最簡單的說法,這出“童話”就是白白請你去德國,呆上一個星期。
“請”的意思是:從北京或上海機場出發,到德國中部城市卡塞爾停留一周,再回到北京或上海機場,這期間的三飽一倒、飛機火車,還有德國使館的簽證費用,全都有人包辦。
“你”,1001個中國公民,年齡限制在18-60歲之間,再沒有別的條件。
“去德國”,準確地說是去參加第12屆卡塞爾文獻展。5年辦一回的卡塞爾文獻展,號稱世界上最前衛最實驗的當代藝術大展。
一年前,艾未未接到第12屆卡塞爾文獻展策展人的邀請,成為這屆的參展藝術家,要拿出一件藝術作品,《童話》就是這件作品——帶1001個中國人看卡塞爾文獻展。
歐洲的藝術機構聽說這個點子都很興奮,國際媒體說這是“博伊斯之后最大的行為藝術”——德國當代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從1982年開始在卡塞爾市內種植橡樹,直到他1986年去世,一共種了7000棵;1987年第7屆卡塞爾文獻展,這7000棵橡樹就是博伊斯的參展作品。
代理艾未未作品的瑞士畫廊“烏斯·麥勒畫廊”沒用多久,就幫他從歐洲的藝術基金會籌來了《童話》的實施資金,300萬歐元。
“誰會讓我們出國”
大年初二,艾未未給他的朋友、記者吳虹飛打電話,只聽那邊亂糟糟,講著聽不懂的語言。她正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父母家里過節,周圍是一群侗族親戚。艾未未問:請你們家去德國怎么樣?
找這1001個中國人,艾未未先是從身邊熟人問起。吳虹飛就屬較早接到電話的一撥。
艾未未跟畫家劉小東提起這事,劉小東也馬上要了幾個名額。他要帶小時候一起練拳的幾個伙伴同去,他們現在“一個下崗,一個半下崗,一個做生意?!?BR> “他當然也可以出錢請他們,但那就很奇怪?!卑次凑f,“但是說‘我朋友有個事兒,免費去德國玩’,那他們肯定愿意去。他們至少想知道劉小東是干什么的,他的作品是怎么樣的,那這個展覽是很好的理由?!?BR> 北京東北五環外的草場地村,村口有個河南人賣燒餅,從艾未未的工作室剛搬來的時候,他就一直在這兒。艾未未問他:“德國你去不去???”“去啊?!薄盀槭裁匆グ??”“呀,這機會太難得了,誰會讓我們出國???”“給我們做飯吧?!薄昂??!焙幽先说臒灁傂獦I了一陣子,他回家辦護照去了。
2月26日,艾未未在自己的博客上貼出了《童話》的草案和報名方式,公開招募。10天后,已經有2800多人報名。
除了填寫自己的基本資料,報名者還要答完一份99道題目的問卷。提問有簡單直接的,比如“你去過德國嗎?”“你知道卡塞爾嗎?”“什么是童話?”“你會做飯菜嗎?”也有相對高深的,比如“什么是夢想?”“藝術能改變這個世界嗎?”“你是誰?”“佛是什么?”“你相信進化論嗎?”
艾未未自己看過每一份答卷,不過答卷對入選與否幫助不大。他的大致傾向是選“平常狀況下根本出不了國的,或者說出國對他意義特別大的”?!盎ㄞr”、“高速路收費員”、“下崗”等等,都在入選之列?!坝腥苏f職業是‘人性處理廠’,挺好玩的,什么是‘人性處理廠’我也不知道。反正,哎喲,邪了門兒了,什么人都有?!?BR> 自辦刊物《水沫》揭黑而被辭退的湖北黃石警察吳幼明也來北京了。還穿警服的時候他就想去,可是去不了,“警察的護照得走特殊程序”。恰好最近他脫了警服,可是他的護照到底還是沒辦下來。他來陪妻子周麗辦簽證。跟她一塊兒排隊簽證的有作家張馳和歌手老狼,也有河北的農民?!昂颖钡霓r民對使館人員說:‘我是種菜的,我一年收入有兩千多元,還種些棉花和麥子?!敝茺愒诎次吹牟┛屠锪粞灾v述自己的簽證見聞,興致盎然。
“免費”還是挺貴的
吳虹飛的侗族鄉親報名的時候還沒有那份漫長問卷,只有十多個問題,不過還是有麻煩。侗語里就沒有“藝術家”、“夢想”、“童話”這些個詞兒。對著“有沒有喜歡的藝術家?”吳的堂弟問:“歌唱家算不算?那我喜歡劉德華?!?BR> “對有的親戚來說,去德國基本就和去月球一個概念?!眳呛顼w說。她不知該怎么形容他們要去的地方,來鼓動很不積極的女性長輩,只能說“德國跟故宮一樣好玩”。故宮,他們其實也并沒去過。
看似免費的出國旅行,在他們仍然顯得昂貴和麻煩。三江侗族自治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吳虹飛說務農的親戚人均年收入只一千多元。她給入選的十幾個親戚粗略算賬,完成這次旅行,每個人要花掉近2000元:從村里去縣城辦護照,大約要300元;要去廣州辦簽證,來回路費約600元;從縣城坐汽車到柳州,再從柳州坐火車到北京,來回路費要1000元。
三江縣林溪鄉中學數學教師吳平光一家五口都去,他和妻子、大兒子和兒媳、二兒子?!耙▊€八九千吧。我是想,以后節約一些就是了。領導都很支持,說應該去,珍惜機會。我想可以了解一下德國人的生活,還有他們的文化教育?!?BR> 因為有好多人照片不合格,為辦護照就跑了兩次縣城,這已經讓習慣了侗鄉封閉安穩的幾位姨娘不勝其煩。要擱平時,他們一年也就去三兩次縣城,有的老輩從來沒有出過山區。
“我們給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吳平光的二兒子吳劍波說??山K于還是有幾位持家女性打了退堂鼓。她們擔心要走那么久,家里的豬怎么辦。
“政府機關一日游”
兩位姨娘辦護照碰到點兒問題。她們沒有名字?!埃担皻q以上的侗族農村婦女都沒有名字?!眳呛顼w說,“政府辦戶口的時候,戶口頁上的姓名欄都是填著‘××之母’?!鞭k護照時她們只好用“吳奶保正”這樣的名字——“吳”是夫姓,“保正”是長子的名,“奶”就是侗語的“媽”。
程璐在北京一家藝術網站工作,她的辦照之旅恐怕比這些侗族鄉親坎坷多了,這是她萬萬沒想到的。問卷上問:“你認為出國旅行的困難是什么?”她答:“最難的是經濟上,收入不高?!彼恢雷o照之難先就等著她呢。
她要回戶口所在地江西景德鎮去,之前特地讓父親先去問好需要哪些材料。父親把布告板上的內容抄下來,用了兩條短信才發完。其中有一項是在暫住地公安局開具“無犯罪紀錄證明”?!拔覜]理他這條,把別的準備齊回去了?!?BR> 邀請函、身份證、戶口本、工作證明、暫住證……父親托熟人找到相關負責人看過材料,“居然同意”程璐到辦證大廳填護照辦理申請表了。申請表填完,程璐和父親開始一系列簽字蓋戳之旅。事后她管這叫“政府機關一日游”——她必須在這一天里徹底“拿下”,第二天就得回北京上班了。
首先是找居委會大媽簽字,證明她表現良好、沒有參加不法組織、沒有過陶瓷交易行為;之后要去街道蓋章;再找區政府寫意見“同意擔保人”,然后要區長簽字。區長偏偏外出開會,還是靠父親的關系,找了位助理專門開車去會場讓區長簽字——程璐也得承認,“小地方也有好處,都熟,事情好辦?!?BR> 回到辦證大廳,交了表格和200元辦照費用,已經下午4點多。他們早上7點就出來了。以為沒事了,又發現缺了區派出所一個章。她需要寫一份承諾書,保證在國外不搞陶瓷展銷?!笆沁@里的特殊情況,他們說以前有人在外邊私自搞陶瓷展,損害了景德鎮的聲譽?!?BR> 漫長的手續里邊,每一個小紕漏都可能耽誤不少時間,更讓人心緒不寧。程璐把種種繁瑣荒謬寫到艾未未博客留言里,艾未未轉天把今年1月1日剛施行的護照法全貼了上來。程璐并未用上法律手段,她不過跟辦事人員抱怨兩句:怎么這么麻煩,要在北京……人家倒也很直白:“你不是在北京,小姐!”
二十多天之后,父親替她取到了這本護照?!爸蛋嗳藛T說,你這真算快的了?!睘椤锻挕放臄z紀錄片的黃文海跟拍了程璐的辦照歷程,她最后對著鏡頭說:“我還是很幸運?!?/P>
德國人緊張的是……
共有大約30人為《童話》的紀錄片工作,導演最多時有13人,黃文海是其中之一。他拍了廣西侗鄉人討論出國這件大事,拍了程璐辦護照,拍了《童話》在德國大使館簽證,最近在北京跟拍張馳的日常生活。更多的導演到不同的地方去,拍攝參加《童話》的大學生、無業者、農民、工人、獨立藝術家、鄉村牧師……記錄他們的現實生活、個人情感、家庭狀況、周圍的形形色色。
目前的素材已經超過600小時。將來《童話》到了德國,同樣會有攝制組跟拍。所有素材最終將剪輯成一部紀錄片,在卡塞爾的西方觀眾看到這部影片之前,他們大多并不能真的了解這群突然冒出來的中國人。
《法蘭克福匯報》上,德國人曾經猜想:1001個人如果同時行動,就像一個黃種人的方陣在行走。其實并不是1001人同時出現在卡塞爾,而是分5次,每次200人,停留一周。
“卡塞爾文獻展有100天,不可能讓一個人在那里呆那么長,大家都有工作,一個星期以上已經非常累了;當然太短了也不行,意義不夠。一個星期是比較好的,看完展覽在城市里喝點兒酒,無聊一下,然后回來,我覺得是很好的一個休息時間?!卑次凑f。
“同樣,如果1001個人都在頭一個星期出現,那所有人都只能看到它非常小的一個片段,就是開幕式那幾天,跟當地的市民,還有其他觀眾的接觸面太小?!?BR> 直接的現實局限當然是住房、機票??ㄈ麪柕穆灭^早就訂滿,《童話》在那兒找了大眾汽車的一間3層廠房,置辦床鋪被褥改成宿舍,“男生女生”各住一層。尤其機票,艾未未發現,一次去200人已經是到極限了。
中國人的《童話》會是德國人的什么“話”?
德國大使告訴艾未未,最好準備1100個人的名單,以免到時候拿到簽證的人數不夠1001。德國人緊張的是:這些人要是都留下來怎么辦?簽證官首先得把住頭一關。
一個女孩說,自己得知入選《童話》的消息,激動得在馬路中間大哭起來?!坝行┤饲榫w很不穩定?!卑次凑f,“到了那么一個地方,他的情感或者體驗,在他身體里發生什么問題,是不可控制的。到時候誰知道會發生什么事兒,這我都不能想象?!?BR> 1001個人的龐大計劃才剛邁步,已經引出了海量的故事,這還只不過是《童話》的序言。
卡塞爾文獻展
德國卡塞爾文獻藝術展與巴西圣保羅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并稱世界三大視覺藝術展,是世界當代藝術展中公認最具權威的一個展覽。
這項百日大展源于1955年。當時的動機是為了向世人集中展示被納粹貶低為“墮落”的現代藝術作品。自1972年開始,5年一屆進行展出。
頭4屆的展覽由發起人波德一手操辦。1972年的第5屆開始,策劃進行了調整。一個國際評委會每次選出新的總策展人,由這位靈魂人物為展覽投上其個人色彩。
文獻展也成為整個城市的節日,街道、公共空間都派上用場,各類展覽作品和相關藝術活動散布于城市各個角落。上屆卡塞爾文獻展有50萬人參觀,本屆預計將有6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