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衛生局調查搶占新生兒“第一口奶”事件
9月16日,央視報道稱,多美滋公司通過多種方式行賄天津部分醫院的醫護人員,讓醫院強行給初生嬰兒喂該品牌的奶粉并養成食用習慣,排斥母乳和其他品牌的奶粉,從而達到長期牟利的目的。天津衛生局已對此開展調查。
9月16日,央視新聞報道稱,多美滋公司通過多種方式行賄天津部分醫院的醫護人員,讓醫院給初生嬰兒喂該品牌的奶粉并養成食用習慣,排斥母乳和其他品牌的奶粉,從而達到長期牟利的目的。報道稱,僅僅是天津一個城市,多美滋每年向醫院及相關工作人員行賄的費用就高達300多萬元。
16日,天津市衛生局在官方網站上發布信息稱,市衛生局已召開專門會議,并決定建立由紀檢部門牽頭的專門調查組,對相關情況逐一進行調查、核實、取證。對于醫務人員利用職務便利收受他人財物,將會按照規定進行嚴肅處理。
《新京報》報道稱,央視報道中提及的一家涉事醫院天津市中心婦產醫院辦公室劉女士介紹,由于該院是天津市最大的三甲婦產醫院,入院的很多產婦都處于病理狀態,所以生產后“可能會需要奶粉搭配”。對于媒體曝光該院婦產醫生借奶粉牟利一事,她表示醫院領導已開展調查。
多美滋公司將展開調查
據另一則央視新聞報道,16日下午,多美滋公司發布聲明稱,對于央視相關報道,多美滋中國表示非常震驚和重視,將立即就此事件展開調查。
聲明表示,多美滋公司嚴格遵循中國的法律法規,包括《母乳代用品銷售管理辦法》,并為此設立了嚴格的管理制度。如有違反,多美滋公司將采取嚴厲的懲罰措施。
該行為疑構成商業賄賂罪
據前述《新京報》報道,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刑事部主任易勝華律師表示,天津涉事醫院的部分醫護人員以及奶粉企業的行為已經構成商業賄賂犯罪。
易勝華說,2008年頒布的《關于辦理商業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中,明確醫療機構中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財物、回扣,將以《刑法》中“受賄罪”定罪。
奶企砸錢“潛規則”
據《廣州日報》報道,“無論是國家規定還是國際準則,都是主張母乳喂養,因此不允許奶粉進醫院宣傳。”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稱,由于奶粉業競爭激烈,加上看準新生兒“轉奶”不易,一些奶粉企業在醫藥宣傳方面確有各種砸錢“潛規則”。
例如,“輪奶”:各品牌通過投標、贊助的方式,獲得免費給新生兒提供奶粉的機會。某奶粉進一家出生率高的醫院就要每年投30萬~50萬元;“名單費”:醫院把所有孕產婦的電話抄出來給奶粉商,一個有效的名單就值10~30元左右;“學術贊助”:奶粉商經常請專家給醫務人員講課,費用一場下來最低廠家砸10萬元也不奇怪。還有以“學術交流”名義進行的各種醫務“聯絡”。
和醫務渠道打交道的某奶粉銷售主管稱,奶粉企業每年用于醫院的費用占營業額3%~5%左右,或占營銷費用10%。
一位新媽媽伍程(化名)表示,在小孩出生后,醫院不接受她自帶的奶粉,而要求由院方統一安排喂養某品牌的奶粉,“若孩子住的時間較長,可能就習慣了某種口味的奶粉了。”
衛生局:嚴禁醫療機構及其人員接受饋贈和贊助
在16日天津市衛生局公告中,明確以下三條舉措:
嚴禁醫療機構及其人員接受母乳代用品生產者、銷售者為推銷產品而給予的饋贈和贊助,嚴禁參與各種形式的母乳代用品推銷和宣傳。
如新生兒需要配方奶喂養,醫院要嚴格掌握指征,要有醫生醫囑,并在病程記錄中寫明醫學指征。所需奶粉應參照藥品采購流程,由醫院集中采購。醫院應提供三種品牌以上的奶粉,供家屬知情選擇。
加強產兒科管理和監督,嚴格執行母乳喂養相關規定,確保愛嬰醫院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并舉一反三,制定進一步加強產科、兒科管理和監督的具體規范。
鏈接:新生兒的“第一口奶”
據新浪健康介紹:母乳對于嬰兒的神經系統等各方面的發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沒有同等替代品的。如果沒有特殊疾病等原因,母乳是新生兒食物的首選。配方奶其實是一種非我族類的食物,不到萬不得已,新生兒不要選擇配方奶。
新生兒對第一口奶會上癮是一個錯誤的說法。新生兒對奶只是有一個習慣性問題,不存在上癮。新生兒是可以更換奶粉品牌的,只是需要一個過渡來改變其口味習慣。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