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臺灣政治轉型的陣痛——王金平關說案背后的臺灣社會

在選舉的刺激下,國民黨加速改革,但是,改革過程中,出現兩個分支,一個是馬英九的理想派,試圖徹底改變國民黨的一切惡習,不惜壯士斷腕;一派是穩健派,力圖兼顧各方利益,保留緩沖地帶。

責任編輯:史哲 實習生 王穎

馬王之爭讓沉寂多年的臺灣政治新聞激動不已。圖為臺灣《蘋果日報》頭版制圖。畫面中的搏斗之慘烈,讓人浮想聯翩。 (南方周末資料圖)

客觀上馬王二人不存在零和博弈,這使得馬王之爭是一場有預謀的政治斗爭之說稍顯無稽。

在選舉的刺激下,國民黨加速改革,但是,改革過程中,出現兩個分支,一個是馬英九的理想派,試圖徹底改變國民黨的一切惡習,不惜壯士斷腕;一派是穩健派,力圖兼顧各方利益,保留緩沖地帶。

國民黨的改革會繼續,立法院的變革會開始,國民黨不會分裂,在下一次選戰到來,藍營會重新同仇敵愾。

臺灣許久沒有重磅新聞了,李濤的“2100全民開講”關了,邰智源的“全民最大黨”停了,沒有現實的政治大戲,新聞哪能好戲連臺。臺灣媒體同行為新聞收視低迷郁悶,就連曾經打扁挺馬的人也會突然想起陳水扁——他那有事生非、無事也生非的個性做派,總能帶來收視;而馬英九這位好好學生,沒有緋聞、丑聞,連動靜也不大。

但馬英九不動則已,一動就是重磅炸彈。2013年9月8日,臺灣的一號人物拔劍怒向二號人物,馬英九憤怒于王金平居然為反對黨黨鞭涉案向司法部門進行關說。

對于關說案引爆的馬王之爭,隔岸觀火的大陸民眾一定會心生諸多疑問:馬英九為什么會做得這么絕,一定要撤銷王金平的國民黨黨籍,就不可以留個黨察個看?一個黨內大佬,怎么黨籍說撤就撤了?關說之弊又不是一兩天,黨內領導人激烈交鋒,就不考慮黨的整體利益嗎?這究竟是不是一場有預謀的“政治算計”?國民黨會因此分裂嗎?……

其實,對于一個選舉社會,最重要的觀察維度乃是真正的民意??匆幌伦罱拿裾{,據《聯合報》的調查顯示:67%民眾認為撤銷王金平黨籍的處分過重,僅19%認為該處分恰當,此外,還有48%的人認為民進黨應該黨紀處分柯建銘;雖有33%民眾認為王金平意在“關說”,但認為他只是“關心”的卻有41%;調查還發現,馬英九雖然一再強調揮淚斬王是為了“捍衛司法正義”,不過,高達66%知情民眾認為此事是國民黨內的政治斗爭,僅19%認為馬英九是為了司法而戰。

猶記得一年前的民調,臺灣人還把“賄選”、“請托關說”及“送紅包”列為最被詬病的違反廉政行為。為什么真有人要打關說“老虎”時,馬英九的棒子已高高舉起,民意卻想輕輕放下?

解讀臺灣政治,既要聚焦政治人物的言行舉止,也要明察政治人物背后的暗流涌動;既要分析司法與政治體制的運行規則,也要深入臺灣政治文化的語法體系,特別是長時態的歷史觀察。有關王金平關說案,從馬王二人的性格履歷、國民黨的政黨文化、臺灣的政治文化、臺灣的社會文化四個維度入手,運用政治規律、選舉規律與輿論規律三種分析工具,也許可以得到更清晰的圖示。

“總統”VS“院長” 朋友OR敵人

馬、王是兩種人。馬英九沒有朋友,王金平沒有敵人。兩人的個性鮮明到極至,兩人的履歷令人嘆為觀止。

馬英九是典型的官二代,又是臺灣政治轉型最成功的政治人物。在舊體系中,他深得大佬器重,從“總統”英文秘書官至“法務部長”;在新體制下,他打選戰,從地方選舉開始,從沒有輸過,身為外省人卻可以憑選票跨過濁水溪,是國民黨內唯一可以在選戰打敗陳水扁的政治人物,是國民黨重新執政的救星。

他愛惜羽毛,龜毛至極,任臺北市長6年,有16次交通違章,除了一張罰單申訴成功外,其它15張罰單、累計22000元臺幣罰款都及時認繳認罰。這一次他斷然對王金平喊出:“如果這不是關說,那么什么才是關說?”且不論他的判斷是否準確,但是敢于這樣的較真,憑的就是底氣——他從政幾十年,假如有過一次類似的越界行為,相信他就不敢向王金平叫板,因為任何相關人抖出哪怕是一件這樣的案例,都足以讓馬英九的政治生命終結。為官幾十年,不貪污、不受賄,也許不容易;但幾十年政治生涯,不打招呼,不說人情,履歷表一點瑕疵都不留,則更是難上加難。遍數臺灣政壇,無論藍綠,這樣的人實在是屈指可數。

相對馬英九,王金平也非等閑之輩。從1975年34歲起,十連任“立法委員”至今38年,1999年起五連任“立法院長”,藍執政是他,綠執政也是他,當藍再一次執政還是他,歷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