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詔”能證明雍正繼位的合法性嗎

現存海峽兩岸的康熙遺詔有多個復本,它們都并非康熙皇帝臨終前親自手書,也不等同于現代法律意義上的遺囑,只是他去世后繼任皇帝用以昭告天下、宣示繼位合法性的公告。同樣,以此件遺詔中沒有“十四子”被篡改“于四子”來當作雍正皇帝合法繼位的證據也非??尚?。

責任編輯:劉小磊

 

雍正畫像。 (南方周末資料圖)

遺詔不止一份,也非首次公開

近來,雍正皇帝是否篡位的問題,又一次成了公眾與媒體的熱點,起因是遼寧省檔案館“首度”展出了用漢、滿、蒙三種文字書寫的“康熙遺詔”:“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繼皇帝位”,有媒體據此給出了答案:“沒篡位。”

首先要糾正的是,這件康熙皇帝遺詔并非“首度”公開,它也遠不止一份,在北京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起碼就收藏有兩份,并且在2005年、2010年公開展出過,當時眾多媒體也同樣炒作過一番,并以此證明雍正繼位合法;而更早在2002年6月,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文物陳列館就展出過這件遺詔,并一直常年展出,我也曾得以親見。這件遺詔曾于2009年借展于臺北故宮,當時大陸、臺灣眾多媒體也據此稱雍正皇帝得以“平反”。十多年來,圍繞康熙皇帝遺詔的炒作已經起碼有三四次了,每次的論點、論證方式均大同小異,即以此遺詔證明雍正皇帝繼位是合法的。

遺詔不能證明雍正是否篡位

現存海峽兩岸的康熙遺詔有多個復本,它們都并非康熙皇帝臨終前親自手書,也不等同于現代法律意義上的遺囑,只是他去世后繼任皇帝用以昭告天下、宣示繼位合法性的公告,這件漢文本長達一千余字的遺詔,主要內容來源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康熙皇帝病重時公布的已經準備十年的上諭,只是加上了最關鍵的由誰繼位的內容。

同樣,以此件遺詔中沒有“十四子”被篡改“于四子”來當作雍正皇帝合法繼位的證據也非??尚?。這一極其拙劣的傳說,是雍正皇帝的政敵——康熙皇帝的皇八子、九子府中被流放的太監一路散播的,不僅無視在正式政府公文中“於”、“于”并不通用,清朝皇子一定要稱“皇某子”,而且遺詔還有滿、蒙文本,且正本是滿文本。它只能忽悠對清宮制度幾乎一無所知的人,但這個傳說一直被眾多媒體不厭其煩、煞有介事地反復津津樂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