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執于見】網絡上的文化復興

現代化已經導致了一個西方思想家曾指出的“陌生人社會”。有活力有吸引力的文化生活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轉移到網絡上。網絡文化正是陌生人社會的產物。在網絡上,一方面,居心不良的謠言、誹謗固然時有所聞,但更強大的一方面,洪流滾滾的是愛智、思辨、小說、攝影、音樂……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王彥入

人們只是要生活!生活!生活!更有意義地生活!告訴他人,我這樣生活!

如果冷靜地觀察網絡言論,人們會發現這是當代文化空前自由活躍的一個大社區。如果說今天有什么思想解放的新跡象,那么我以為它正是發生在網絡上。1980年代,那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導致了中國文化的繁榮。1990年代,市場經濟興起,文化走向低潮,拜物教普及;流行一時的“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鼓勵大場面、大舞臺、大燈光、大紅地毯、巨資聘請大腕……以象征壯麗輝煌、高大雄偉,更令文化生活淺薄貧乏空洞低檔庸俗。一方面大紅大紫、揮金如土;另一方面,文化也喪失了文教的權威性、公信力,成了為貨幣涂脂抹粉的高級廣告。已經到這種程度,不僅是體育館里的大排場,為老板寫作的作者隊伍也蔚為壯觀。最近針對文化活動出臺的禁令其實就是對這種喪失了文化的文化表演的一種警醒和拒絕。

但是,這種拒絕僅能在有限方面發生作用。當代文化的困境是,拆遷和建設已經轉移了傳統中國文化的在場,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