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相信,所以美好
“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边@是大山孩子李港的QQ簽名,他說這是政治老師教的,自己很喜歡這句話。
“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是大山孩子李港的QQ簽名,他說這是政
治老師教的,自己很喜歡這句話。
——題記
一
從竹山縣回來已有幾日,每次面對著電腦,想寫點什么的時候,卻發現遲遲不能成文?;蛟S是因為短短10天里遇到的故事,足足
抵過過去的幾年,所以不知從哪兒說起;又或許是回憶著39個孩子的時候,文字的呈現太過蒼白。
今年4月的一天,在暨大食堂門口看到“走吧 微愛”的宣傳牌,那一剎那,沒有任何理由的,心里有個聲音在大喊:去吧,去為
大山的孩子奉獻一點自己的力量。
我來自湖北麻城,緊鄰大別山,同樣是山區,同樣是在農村長大,我深知貧困對于一個家庭的打擊;也明白一筆助學金對于一個
渴望上學的孩子意味著什么。志愿者面試的時候,這樣介紹著自己。
記得我們團隊四人在一起商量著取什么隊名的時候,我看著窗外,陽光明媚,脫口而出:“夏夢,我們叫夏夢吧。這個夏天,圓
了孩子們的讀書夢,也圓了我們的公益夢。”于是,“夏夢”伴隨著我們走過了八月的征程。
“夏夢隊”抵達十堰
二
竹山多山,當地人告訴我們,因為山上長著很多竹子,由此得名。原本以為我來自大山,山對于我來說不足為奇,但是走訪了幾日還是驚訝
了,這里的山用“連綿起伏”形容最合適不過,一座挨著一座,讓人不由得懷疑這樣的山怎么會有路,這樣的山里面怎么還能住得下人家。
大山,給他們送去了自然的饋贈,也給他們增添了生活的負擔。這里家家戶戶種著玉米,走在鄉間的小道上,沉甸甸的玉米在向我們招手;
這里山高路遠,出去一趟十分不易,孩子上學極為不便。身體好的男人們多數選擇出外打工,在建筑工地上或者礦上做苦力,供養著一家老
小的衣食住行;女人們留在家中,打理著一畝三分地和一家人的生活。歲月在他們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身體健康便是這些人家最高的
要求。
大山里的竹山
王濤家只有十瓦的燈泡
坐了一個多小時的汽車后,到達胡維奎家所在的村子,他母親站在路口等我們,步行不到100米就到了他家,這100米的路程下來,他母親
臉色蠟黃,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滲出,后來才得知,阿姨今年年初查出了心急缺血,一直都是心慌無力,家里的重活都做不了,連做飯都有問
題,而家中年邁的奶奶因骨質增生整晚睡不著覺,看到我們連起身打招呼都很困難。阿姨用微弱的聲音講著家里的事情,聲音突然哽咽了,
淚水止不住地流,我坐在身邊緊緊握住她的手,為她扇著扇子……
胡維奎的母親
去周宇鵬家的小路上,他母親突然停下來略帶歉意地說:“姑娘,我先跟你們說一下我們家的情況,宇鵬的父親在他8歲的時候因病去世了
,這個孩子有些靦腆,每次提到他爸的時候就會偷偷地哭,所以你們待會兒和他聊天的時候,能不能稍稍注意一下?”這樣的請求讓我們無
言以對,只能拼命地點頭,見到宇鵬的時候,我使勁憋住內心的傷感,他個頭不高,說話會臉紅,很是乖巧懂事,一進門就給我們端上泡好
的茶,還張羅著溫水給我們洗臉。得知他喜歡看書,我們送給他一大本散文集,他特別靦腆地笑了。
可愛的宇鵬
那些天里,我們幾個從走訪孩子的家中離開后,都不怎么說話,大家坐在車里,各自思考著。這就是生活,你不可以埋怨,也不可以放棄,
在擦干眼淚后依舊走在路上。
三
這些孩子家中都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嘴巴里輕輕吐出的一句話,都足以讓我們震動,讓我們這些志愿者——來幫助他們的人,不知如何接
下一句話,亦不知該是安慰還是沉默。在那個情景里,任何一句話都是多余的,我們能做的也許只是握緊他們的手,拍拍他們的肩膀。
李港,是大廟鄉的孩子。大廟是竹山縣最偏遠的一個鄉鎮,與陜西交界。在前期電話溝通的時候,他得知我們要去竹坪和大廟,便自告奮勇
要帶我們前行。8月7日,我們抵達竹坪,他已經從大廟鄉趕過來等著我們,聽電話里他說話的聲音,我以為他是一個高大陽光的男生,見面
之后,他讓我有些驚訝,瘦小的身軀、黝黑的皮膚,不是很多的話語,與我想象中太不一樣。
他拿著我們的走訪聯系人名單,走在前面用方言問路,當我們步行了半個多小時,又熱又累的時候問他累不累,他回頭淡淡地說了一句:“
這才多遠啊,我每次上學都要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聽后,我們愕然,是啊,這些山路在我們看來已經無比遙遠,他卻已經風雨求學路上
走了無數個來回。
當天,我們借住在一個好心的出租車叔叔家,吃過晚飯后,我在整理走訪材料,他搬個凳子坐我旁邊,看著我寫字,輕輕地說了一句:“我
家比你們走訪過的家庭都要復雜。”
陪伴我們一天的李港
他六歲時,父母離異,母親改嫁他人,父親要外出打工,考慮到年幼的李港需要人照顧,在他12歲時招親去了大廟鄉,與一個比自己大好幾
歲的女人一起生活。至今他們爺倆的戶口還在竹坪鄉,父親亦沒有和繼母領取結婚證,我問他為什么不遷戶口,他說:“現在我們住的房子
都是繼母的,要是萬一哪天她對我們不好呢?”沉默了一會兒,他接著說,“你知道嗎,其實我和我爸相當于無家可歸。”
聽完后,我許久沒有說話,這些故事太沉重了,在沒有星星的夜晚壓地我踹不過氣。12歲的年紀,離開自己的家,去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
,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這些不該這么早到來的生活,他一個人默默承受。
第二天,我們去了大廟鄉,去了李港繼母的家中,他父親因為長期在工地干活,前段時間檢查出了癲癇和腦血栓,肺部也不好,一直在咳嗽
。他看著我們,眼神里沒有什么太多的光,只是一個勁兒跟我們說:“要是他媽不走的話,這個孩子的學習成績比現在還好。”李港在一旁
只是聽著,不說話。
李港和父親
后來他跟我們說,廖勝佳的爸爸真好,張豫生的媽媽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這些話雖然都是語調平穩,沒有太多的感情起伏。但是我們知道
,在他的內心中,是多么渴望有一個完整的家庭,一個疼愛自己的爸爸和媽媽。
四
李港陪伴我們走了一天半的時間,和我們一起攔車、一起走山路、同吃同睡,我們打趣地開玩笑說,我們成了5人小分隊了。同隊的靜暉是
個善良的女孩子,她說真想把他帶走,讓他永遠跟著我們。話完后,兩人都沉默了,因為我們知道這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景,我們的力量如此
薄弱。而大山里的孩子們,還有繼續走著那條山路,走出自己的未來。
39個孩子中各有各的遭遇,余靜和陳燁是我印象中很深的兩個女孩子。她們都是從小被父母遺棄,跟著外婆或奶奶長大,或許留在心理的傷
疤表現在外面,便是比同齡孩子更加成熟懂事。我們事先從余靜班主任那里了解了一些情況,見面交談時小心翼翼,生怕自己會無意間傷害
她,哪知她比我們更健談,爽朗地笑著說著自己身上的故事,毫無掩飾。
陳燁,一個留著齊耳短發的女孩,笑起來有兩個小酒窩,她帶著我們去她同學家里,在面積不大的車上,她堅持要坐小板凳,把座位留給我
們,后來到了她家,她又忙著給我們洗蘋果、拿花生,十分的懂事,臨走前,她把花生和蘋果倒進一個袋子里,執意要讓我們帶走。
笑起來很美的陳燁
一直在想,為什么他們在面對命運的安排時,能如此堅強地前往,離開后,李港的一句話告訴了我答案,他說:“我一直相信未來是光明的
,是美好的。”看著這句話,淚水奪眶而出,因為相信,所以美好。
大山的晚上是寧靜的,在那里我們看到了最美麗的夜空,繁星璀璨,每一顆都像一只閃光的眼睛一樣,一眨一眨。我想,每個孩子都是一個
天使,他們身上的故事都是一首流淌的歌,或許這首歌的曲調有些悲傷,但是無法阻擋他們向往光明的翅膀。
因為相信 所以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