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鄉情
烈日下派發傳單的少年,餐館里忙碌的服務員,洗車場里拼命擦洗汽車的孩子。那些曾經隱沒在城市的背影里、淹沒在人潮中的小人物,他們在城市里揮汗如雨,努力打拼。但我卻從不曾有機會走近他們、了解他們。我想知道是什么樣的夢想讓他們這樣執著,不畏艱辛、勇往前行。
烈日下派發傳單的少年,餐館里忙碌的服務員,洗車場里拼命擦洗汽車的孩子。那些曾經隱沒在城市的背影里、淹沒在人潮中的小人物,他
們在城市里揮汗如雨,努力打拼。但我卻從不曾有機會走近他們、了解他們。我想知道是什么樣的夢想讓他們這樣執著,不畏艱辛、勇往前
行。懷著這樣的心情,我踏上了奉節之行。
啟 程
我獨自一人坐在開往萬州的火車上。
窗外的稻田在匆匆的背影中悄然劃過,車上的孩子懷著對未知的狂歡久久不能入眠,而大人們已經沉下重重的身軀,隨著軌道的韻律搖來晃
去,生活已讓他們變得順從而溫柔。
天上的星星在冷峻的月色中變的更加明亮。長江上的汽笛聲劃過山中清冷的夜,呼嘯而去。我甚至對萬州這個城市還沒有看清,就伴著朦朧
的晨光來到了奉節這座千年古城。
隨著行程的不斷深入,我們一直穿梭在秦巴山脈之間,奔襲在長龍山的各個村落。背簍、蓑衣、草鞋,看到這樣的場景好像跨越了時空,古
詩中的田園生活就活生生地展現在眼前。鄉土之中散發著無窮的魅力。熱鬧的集市,喧鬧的人群講述著平凡幸福的生活。親切的鄉親們為我
們指點迷津,在我們走的口干舌燥時熱情周到地招待我們。坐在堂屋前,聞著熱茶的清香,看著小狗自在悠閑的晃著尾巴。幸福感充盈心中
。遠離城市,也自有一種恬靜安逸的人生。
觸 動
中國經濟的陣痛并不只是表現在股市、房市的開闔之間,而是直接作用在中國農村這片鄉土之上。車水馬龍流動著欲望的線條,山中的燈火
中藏著沉默的眼淚。沒有兒女的陪伴,老人的眼睛隨著歲月而變得渾濁不清,卻仍要佝僂著身體去種地插秧;沒有父母的呵護,不及灶臺高
的孩子要生火做飯,學會了在弟妹哭鬧的時候一個人變得堅強,守著老屋在清冷的山中一年年地長大。
古老的長龍山散發著神秘的氣息,身處萬山之顛,心中自有一股豪情。但誰又能知道,一個12歲的李洪每天要手撐竹竿步行4個小時的山路
去上學,這就樣日復一日地堅持了三年,完成了初中學業。家中的堂屋漆黑不堪,甚至沒有一張可以寫字的桌子,窗臺上還晾著幾雙被磨爛
的解放鞋。
初遇易開順,他從尚未封頂的瓦房中伸出了一顆小腦袋,微笑著看著我們。這個十五歲的少年為了照顧奶奶和九歲的弟弟,他一人跟隨著伯
父在村子里給人扛磚添瓦。瘦小的身軀承受了太多的汗水。當他填寫表格的時候,汗水順著鼻尖、頭發、手臂奔流而下,浸濕了這份承載希
望的表格。然而這個少年又是快樂的,他興奮地問著一切與學習有關的事情。陽光下的他散發著無窮的正能量。
母親,這個詞匯,在中國的農村總是承受著太多的辛酸。為了給建林交上學費,她央求村子里會騎電動車的人帶她去學校。天色還未亮,山
路曲曲折折,車子走走停停。直到天色漸暗,才趕到了學校。建林的母親話不多,生活的艱辛讓這位母親變得沉默和淡然,木柴噼啪的響聲
仿佛是生活中唯一的起伏。談到建林滿墻的獎狀時,母親的笑容映著灶膛里的火光是那么的鮮紅溫暖。年少懂事的建林是母親最大的安慰。
為了攢夠生活費,他一有時間就去鎮上的洗車店打工,他的雙手被洗滌劑浸泡的泛白而粗糙。建林看著自己的手始終微笑著,因為上學是他
生活中最安逸的時光。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故事總是欲語還休。大山賦予他們樸實堅毅的品格,也教會了他們用樂觀戰勝苦難。每當
我們疲憊不堪的時候,心中就會浮現他們臉上幸福的笑容,瞬間我們就充滿了翻山越嶺的動力。
重 逢
鄉土之上有鄉情。還未離開,我便開始懷念這里的山山水水。我永遠不會忘記,拉著我的手絮叨家常的老奶奶,也不會忘記送了我們一程又
一程的鄉親,更不會忘了直到我們漸漸消失在視野中,卻仍舊舍不得離開的弟弟妹妹們。
今日的離別是為了來日的重逢。祝福他們在未來的日子里如大鵬一樣扶搖直上,直擊蒼穹。我們約定三年之后,共同歡呼我們各自實現的理
想。
遠處的群山交織送行著離人,巴渝先人的輕聲呢喃淹溺在轟鳴的汽笛聲中,唯一不變的只有山河流轉,物換星移。